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8 01:02:47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環境 閱讀 課件
《特殊的葬禮》是蘇教版第八冊中一篇關于環保教育的課文,如何在課堂中運用現代技術,解決課堂中的重難點,并且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優化學生語文知識的建構。在這一課我作了如下嘗試:
一.儲存信息。
“環保”是當前人類所面臨的一個沉重的話題,讓孩子們的眼睛去發現地球所遭受的污染,捕捉環境被破壞的鏡頭,會更直觀,更形象,也就更能觸動靈魂,這是空洞的說教所無法達到的教育效果。于是,上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關于“環保”的信息資料。學生興趣盎然,他們通過大量的閱讀,利用現代媒體,采用各種收集方式,獲取了包羅萬象的信息。對這些信息內容我引導他們進行辨別、選擇,并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類。這一過程使學生初步具備了信息意識,具有了收集辨別儲備信息的能力,拓寬了知識面,積累了知識,同時發展了其自身的潛能和創造力,發揮和培養了孩子們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提高了他們的交往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他們所獲取的信息更為課堂交流提供了基礎。
二.交流信息。
在本課的教學中,理解《特殊的葬禮》一文的內容并不很難,但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并感受迫在眉睫的環保問題,并非易事,如何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用心感受。在教學前,我上網查找了很多關于塞特凱達斯瀑布的資料,然后再提供給學生網站,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這樣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并且拉近了學生與生活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作好了鋪墊。在理解課文重點難點詞句中,可以讓學生既讀文、又賞圖、還可看錄像、動畫。計算機就能最快、最全、最新、最方便地為你提供這些信息。化抽象為形象,如同人腦的思維方式,很人性化。將這個特性用于語文教學,將顯著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實踐表明,學生能夠很快的解決課文的重難點,顯著提高了教學效率。因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最強,內容覆蓋面廣,而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對這些資源和任務的管理,卻清清楚楚,只要課件做得好,師生對多媒體操作技術熟練,語文教學將事半功倍。
網絡信息的豐富性,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在課內我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讓他們閱覽資料,學生通過上網瀏覽各類環保網頁,了解目前的環保問題,使學生開拓了知識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并且這樣文字和圖片兼美的網頁,學生學習起來非常的主動,學生由被動的閱讀變為主動的閱讀。[
3.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本節課的顯著特點。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的學習方式,自然成為課改的核心任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自己充分參與了學習,才會學得扎實,學得有效。以前,教師總是認為,自己是授知識與學生的,自己是主角,因此,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的個性難以發揮出來。其實,教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只能起到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角,他們的活躍與否,關系到他們自己的接受知識、培養能力的程度。針對這一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總是以學生為主,不剝奪他們是主人的權力。在教學《特殊的葬禮》一文時,我讓學生自己進行信息處理和傳遞過程,將學生推向學習舞臺中心,讓學生多次上網主動獲得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的鍛煉機會,使他們在群體中充分發展個性,增長見識,增長友誼。在課堂的操作及與同學的交流共享中,充分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創造信息。
網絡教學使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有機的結合,網絡教學不僅僅是要運用信息技術本身,還要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提供的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在《特殊的葬禮》這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有了課件和網站兩種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后,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最后在學習完課文后,學生根據各自的選題(環境保護方面),積極主動的學習,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通過網絡查閱相關資料獲取信息,然后下載,編輯資料,加工和利用信息,并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
1.編輯小報。學生將收集的關于環保的信息,再一次進行整理。通過編排,以小報的形式展示出來。這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動手能力有很多益處。
2.寫倡議書。通過寫倡議書號召更多的人們來保護自然生態,愛護我們的地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信息、創造信息的能力。
在整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化得到尊重和體現,這樣的氛圍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并與知識學習有機的結合,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通過計算機來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說這一堂課,為開展網絡教學起到了帶頭作用,我相信今后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教學需要服務,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