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8 12:00:18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語文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做什么事最快樂,并向啄木鳥、小牛、蜜蜂和媽媽請教的事。故事生動有趣又蘊含人生哲理。快樂是全文的題眼,是課文的主線索,也是引導學生對人生的一種感性理解。備課時我定下了以快樂為教學的情感基調,并在此基礎上對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引發了一系列探索和思考。
一、快樂是課堂的精靈
課堂結構的安排千差萬別,然而“寓教于樂”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所追求的。它是教與學中活力的積極體現。《做什么事情最快樂》中貫穿全文的就是對“快樂”的一種具象理解,有個性的體驗而又不失理性的思考。“快樂”是這篇課文課堂教學的精靈。它不僅要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體驗,還應該在其理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將課堂氣氛始終保持在一種歡快愉悅的狀態之中。
1、快樂地走進課文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在課題的揭示上, 一改以前的談話、投影或簡筆畫等方法,而是以我和一只“小青蛙”(學生扮演)的對話開始的。“小青蛙”依在講臺旁,用手托著下巴作思考狀。我上前尋問:“咦!這不是小青蛙嗎!你在這兒干嘛呢?”“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哦,是嗎。在思考什么呢?”“我在想究竟做什么事情最快樂。”由此一下子點到課題,于輕松愉快中提出討論主題和大家一起來探討。當然這是要有一定的預習基礎的。然而這一設計就在于縮短課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有一個愉快的開始。
2、快樂地參與理解 前文所說的"預習基礎"不僅是指學生對課文本身的了解,我還鼓勵學生在課前收集課文中有關動物的資料,讓他們在課前就儲備了一定的知識量。這也是我對減負后學生自由學習空間的一種引導性充實。讓學生參與了備課,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空間擴大了,變以前讀講課文的問答式而成為一種知識交流式。鼓勵創新思維的發展,參與課文理解并能有創造性地發表自己見解。例如:在讓學生從課文中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后,就為什么喜歡小蜜蜂一問,學生就發表了諸多見解:“因為它們勤勞。”“因為它們團結。”“因為它們可在花叢中自由自在地飛舞。”“因為它們采的蜜很甜。”……雖然由于年齡的原因理解還很膚淺。可他們真正體驗了一種參與理解的快樂。
3、快樂地“飛出”教室 語文學習不僅在于對某方面知識的積累。還有學習方法的掌握,思維能力的訓練。因為這篇童話故事所涉及的動物具有代表性。啄木鳥代表飛禽類,蜜蜂代表昆蟲類,水牛代表家畜類。而這三類動物本身又代表著大自然界的所有動物。所以給學生留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快樂地暢游于無限的自然之中。于不自覺中有了經驗積累,更有了理性的思考。教學中,我讓學生不僅尋問了啄木鳥、水牛和蜜蜂,還去訪問了布谷、老馬、蜻蜓等動物,讓它們也來參與討論,加疊了理論積累的厚度。使學生毫不費力地得出了青蛙媽媽的話:“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樂。”
我還在段的細節理解上設計了想象訓練。如:由學生自己設計啄木鳥與大樹的對話(沒有課前準備),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并配合動物們不同的生活習性,真切地體驗自然中的生態狀況,從中口味生活的快樂。
二、快樂是課文的韻律
一篇課文就象一首歌詞,我們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為其創設情景,制定學習方法,也就職為一首譜曲。學生一旦學會了曲調,在今后的學習中,遇到類似的題材便有了一定的“填詞”能力。而“快樂”正是《做什么事情最快樂》這篇課文的主旋律,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種韻律。
1、快樂地選擇 自主學習的明顯標志就是拒絕“填壓”。教學中,我只是提供了主線索,讓學生劃出課文中幾次出現了“做什么事最快樂”(五次),讓他們真切地感覺到這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其中的具體事例都是為此服務的。所以,只要真正讀懂其中的一例,便可延伸理解。由此我讓學生選擇性地學習課文的二、三、四段(這三段分別寫啄木鳥、水牛、蜜蜂與小青蛙的交談)。其實學生從課前收集資料就開始了自己的選擇,喜歡什么動物就收集什么動物的有關生活習性資料,一來為學生的學習節省時間;二來省去了繁瑣的重復;三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并相互補充,領會互助式學習的優越性。可謂是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2、快樂地閱讀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是語言積累的起步,是理解課文的主渠道,是內化課文內容的基本手段。而在《做什么事最快樂》教學中,我將自讀與質疑、集體讀與語感訓練、分角色讀與情感體驗緊密結合,并在程序上作了巧妙的交替安排,使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閱讀方式所帶來的不同的快樂。
3、快樂地實踐 課前的參與備課是學生將課文提前生活化的一種處理方法。孩子們為了使自己能在課堂上一展風采,就會多方面、多渠道地收集觀察,不僅豐富了課文內容,并于自我行動中體驗到課文的知識就是來自周圍的事物。有利于養成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學習的好習慣。在弄清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之后,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曾經為別人做過哪些事?體驗“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所帶來的生活樂趣”。
三、快樂是生活的陽光
《做什么事情最快樂》雖然是一篇小小的童話,可小青蛙思考的其實 是我們每個人都在思考和追求的人生大問題。雖然人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自己所理解的那份快樂。對“快樂”的理解其實就是對人生觀的樸素理解,所以說快樂就是生活的陽光。快樂又是學習生活的前奏。這篇課文的教學使孩子們從這份前奏中預感到快樂能使生活明朗充實。
快樂還是生活的支點,沒有經受過艱辛就難以體會到真正的快樂。生活是立體的,快樂的反面就是痛苦。并不因為我們不談痛苦就會沒有痛苦,但艱難、危險并不能等同于痛苦。而這篇課文起碼能形象地告訴孩子們快樂的源泉所在,快樂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而成功能生活的信心,使學生不僅從互相學習中體驗到這份快樂,從生態發展中品味到這份快樂,還可以將其延伸成為他們生活的支撐點。
體會快樂又來自于創造快樂,這是課文中低角度地敘述的一個大道理。充實的生活才能使人感到幸福、感到快樂。“小青蛙”在聽完大家的討論后,我問他“你現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樂了嗎?”他快樂地告訴我:“我知道了,我到田里幫助農民伯伯捉害蟲,就會得到快樂。”他解釋了課文所蘊含的深奧哲理。沒有言明、沒有死板的灌輸。而我卻欣慰地知道他們會在成長的路上忽然說上一句:“哦!我明白了,能為別人做這件事使我很快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