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8 16:10:25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案 語文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關于當前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重視積累,增加閱讀量。少做題,多讀書……多讀短小精粹的詩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本》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見,讀在語文教學中地地位。確實,讀在閱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讀為本,把朗讀貫穿在教學全過程,讓語文課堂有瑯瑯的讀書聲。要讀得有效,必須注意下面幾點:
一、讀的目的性要明確。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循序漸進。否則欲速不達。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但要考慮不同年級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且還應認真的備好每一課的朗讀要求,也就是為什么要讀,讀后要達到什么目的。在訓練中,教師要明確訓練目標,在朗讀的不同階段,應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般而言,新教一篇課文時,讓學生自由朗讀,可高聲,可低聲,不加限制,要求學生把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接下來再讀時,就要求學生讀流利,不加字,不減字。最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帶著感情去讀,讀書的感情是悲傷、高興,還是輕松、愉快,學生此時已心中有數。這樣有的放矢地指導朗讀訓練,學生朗讀水平提高就快,且不會吃力。
二、朗讀指導,具體得當。
加強朗讀訓練,并不是機械地多讀幾次,一個勁地讀書,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也就是一邊讀一邊在腦海里產生一幅幅圖畫,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在反復吟誦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讀有所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多指點,引導學生對精彩課文、精彩片段進行細細品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用恰當的朗讀技巧表達自己的見解和領悟,表達思想感情。
如《林海》一課,語言生動,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多種手法加強了文章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祖國林區的贊美和熱愛之情。教學時,讓學生多讀這些句子,從中體會這些句子的表現手法,進一步領悟這篇文章的語言藝術之美。教師可采用引讀,或學生的自讀,邊讀邊想,邊讀邊議,以讀代講,以讀促說等方法。例如寫“嶺”“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運用了排比的句式。通過讓學生多次地讀,不但要體會這里的“點”字的作用,而且還要體會此處六個“的”字的句子結構,它們不是任意排列的,其邏輯體現在:兩個相對構成一組,這樣的排比,結構嚴謹,富于條理性。寫“林”時,作者“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要引導學生讀中體會比喻之意,然后說說句子妙在哪里?讓學生從中悟出作者把廣闊無邊的森林比作浩瀚無邊的大海。接著又把連綿起伏的群嶺比作大海翻騰不息的波浪,化靜態為動態,深化了“林海”的主題。在讀者面前展現出風吹林海所出現的壯麗、迷人的景色。又如寫“花”時,作者形象地寫到:“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讓學生讀中體會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人格化的描寫把林中的樹和花寫活了,表現出大興安嶺就像一位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多么會打扮自己,同時感受到林和花構成的色彩是多么美麗動人。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反復玩味,把自己置身于課文之中,讓自己的心與作者溝通,同作者一起去觀察,去揣摩,才能讀出其中的情和味來。
三、朗讀形式多樣,培養朗讀興趣。
興趣是兒童的天賦資源。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學生讀得有趣,方能全情投入,如果只是一個式樣去朗讀,學生容易覺得乏味,產生厭倦,朗讀效果必然大降。要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情緒,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樣。自由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開火車讀、配樂讀、表演讀、比賽讀、吟讀、輕聲讀,高聲讀等等。而讀的形式選擇也要視教學內容而定。如;對話多的課文可分角色朗讀;感情洋溢的詩歌可配樂朗讀;古詩可配樂、配畫朗讀;寓言、童話可表演朗讀等等。
總之,在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出形,讀出意,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在反復吟誦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