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20 18:52:10 下載試卷 標簽:閱讀 課件 學習方法 高中生活 填報指導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⒈導入: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在余光中眼里,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到了張繼和納蘭性德的的筆下,鄉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秋思》和《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五分鐘。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還要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爭取把它讀得有味。
⒉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⒊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⒊對比閱讀,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詞又叫長短句,因此,詩句與詩句不同,根據詞牌填寫,字數有多有少。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⒋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通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悟出詩、詞的不同特點。]
二、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㈠學習《秋思》
⒈指名朗讀古詩。
⒉借助圖、課后注釋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⑴“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洛陽城里見秋風”句點撥:
①“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
②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③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④課件播放繁華的洛陽城,再對比反襯引思:面對如此繁華的洛陽城,詩人卻只“見秋風”?
[通過想象畫面、對比反襯詩人思鄉之情。]
“欲作家書意萬重”句點撥:
①“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
②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③想象說話: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的詩人,你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④秋風落葉喚起思鄉夢,讓人一言難盡呀!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讀出“意萬重”之感。
[在這里,朗讀不再是機械錄放,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渲泄。]
⑤情感朗讀前兩句詩。
⑵“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從這兩句中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什么讀不懂的?[
點撥:
①看看文中插圖,找找畫的應該是哪句詩的意思?
②“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③換位思考,寫話體驗:
出示提示語:想一想,如果你是詩人,在這秋風瑟瑟的時節,給家鄉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家書“開封”后,你會怎么做?(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如果你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心里怎么想?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話?想象畫面,把秋思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圖文結合,想象畫面,換位思考,豐富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⒊誦讀全詩,說說在詩人眼中,鄉愁是什么?(一封意萬重、說不盡、臨發又開封的家書)。
㈡學習《長相思》
⒈朗讀全詞,讀通,讀出節奏感。
⒉談初讀感受:讀了這首詞,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
⒊欣賞課文插圖,對照文中注釋,嘗試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
(學生默讀并思考詞意,教師在一旁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⒋全班交流。
⑴感受邊塞軍旅生活之苦:
①說說讓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詩的意思。
②相機理解“一程”“一更”“此聲”是指什么聲音?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無法安睡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③聯系生活談談:踏遍千山萬水,風雨兼程,你們有沒這樣的感受?你覺得邊塞軍旅生活怎么樣?朗讀體會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聯系生活放談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起學生情感體驗。]
⑵想象故園和諧寧靜之美:
①“故園”是什么地方?為什么他想到了“故園”?他可能想到故園的什么呢?
②全班交流: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祥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
⑶對比反襯“碎”字之苦澀:天倫之樂,溫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現在,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全破碎了。碎在征途上,碎在風雪中,碎在心坎上,誰再來讀《長相思》?(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⒊質疑:既然身在征途,身系家園,感覺那么的心碎,那為什么還要參加邊塞軍旅生涯?引導學生明白好男兒心系故園,更愛國家。
⒋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⒈再次回讀這三首思鄉詩詞。
⒉體悟這三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第一首,借景抒情,渾然天成;第二首善于從尋常細節入手,刻畫入微;最后一首善于將寫景與敘事融于一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⒊山水相隔,隔不斷我的思鄉情;鴻雁傳書,表達不盡我的思鄉意;風雪聒耳,吹不斷我的思鄉情。讓我們一齊誦讀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師生齊誦讀)
[反復誦讀,感悟特點,升華情感。]
⒋鄉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那一股股思鄉情!
四、作業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學生練寫。
⒋課后收集表達思鄉情緒的詩詞,交流,比較一下這些詩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目標:
⒈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⒊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⒋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