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21 19:23:10 下載試卷 標簽:教案 一年級 語文
教學目標:
1.聽錄音,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早、奶、蛋、面、包、先”6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能聽錄音或老師的范讀,字字過目地跟讀課文;在跟讀的基礎上能獨立或半獨立地朗讀課文,根據人物的不同讀出相應的語氣。認識筆畫“橫折”,知道并會一筆正確書寫“橫折”,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早、面”。
2.通過學習課文和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勞和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
3.在識字活動中,認一認爸爸媽媽的名字。
重點和難點:
1.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早、奶、蛋、面、包、先”6個字。
2.在跟讀的基礎上能獨立或半獨立地朗讀課文,根據不同人物讀出相應語氣。
教學準備:
1.教師: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2.學生:請父母將他們的名字寫在孩子課本相應位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每天早上,爸爸、媽媽都會為小朋友準備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早餐。老師想知道,你們今天早餐吃了些什么?(學生交流)
2.揭示課題。
(1)看老師板書課題。
(2)學習生字:早注意平舌音。
學習并書空筆畫“橫折”。
(3)指名讀、齊讀課題。
說明:
說說自己的事情,讓大家了解自己,是每個人都樂于做的。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自己早餐吃了什么,不僅是引出課題的方法,也是加強師生溝通,縮短相互間心理距離的良策。當然,教師在關注學生說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說完整句。因為人們在生活中的口語交際經常使用簡單句,甚至是獨詞句,這對學生書面語言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一年級學生,他們正處在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過渡階段。因此,課堂回答的表述以及日常交流中,讓學生說完整句值得每一位教師的重視。
在學習生字“早”時,教師可以在指名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開火車大面積讀。這是一個平舌音的字,教師要注意聽學生的發音,及時正音。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一聽課文錄音。
(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思考:“我”早餐吃了什么?
(2)學生反饋交流聽到的內容:牛奶雞蛋面包。
2.二聽課文錄音,學生看書輕聲跟讀。
3.學生輕聲讀課文,圈出生字。
4.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學習:奶、蛋、面、包、先。
(2)交流反饋。
5.鞏固識字。
(1)一字開花:給“包”找朋友。
(2)讀詞比賽:
A.早上雞蛋面包牛奶B.早餐面條奶奶書包
C.先生面條早餐牛奶D.蛋殼先生書包奶牛
說明:
本環節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感知課文。一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二聽課文錄音,輕聲跟讀,接觸生字;三讀課文,獨立認識生字。這樣的三個過程,是讓學生從整體入手,然后經過自己的努力,逐步進入局部的認字識字。
第二方面是識字教學。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生字,既發揮了學生識字的主動性,也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交流。用開放的學習方式,自由的學習空間,為學生創設識字的樂園。當然,教師也應有相應的教學側重。比如,給“包”一字開花,通過組詞加強生字的復現率;在學習生字“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筆畫“橫折”,鞏固本課新授內容。
在鞏固識字環節中,我設計了讀詞比賽,目的在于讓學生有選擇地讀,根據自己的識字水平讀,創設分層教學的平臺。其中有本課的新詞語,有本課新字與前面已學字的組合,也有一兩個課本外的詞語,這樣的設計可以讓班級中不同識字水平的學生各取所需,各得所愿。
三、朗讀課文,感受內容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再聽課文錄音,聽清人物說話的語氣:選句子模仿讀。
3.小組交流讀課文:分角色模仿讀。
4.師生合作,有感情朗讀全文。
說明:
該環節主要是落實“能獨立或半獨立地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教師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讀課文,然后聽課文錄音,再度正音,同時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布置聽清人物說話語氣的要求。這樣,朗讀要求的針對性較強,有效性也必然增強。在小組合作讀課文時,學生也可以根據實際選擇恰當的人物和內容來分配角色朗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朗讀的形式要多樣,朗讀的要求要應變。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