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錯過四年級的經典教育
來源:網絡 2010-01-11 14:05:23

孩子的成長不是勻速的,而是存在若干的關鍵期,四年級不僅是孩子學業成功的關鍵時期,還是其他綜合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把握好這一教育契機對孩子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孩子自己不可能知道這個時期的重要性,告訴孩子四年級的重要性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此外,盡管四年級的學校教育將會發生一些顯著的變化,但是學校教育畢竟只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任何成功的孩子無一不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所以,把握這個重要時期的關鍵是家長。根據科學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錯過四年級的教育時機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甚至會直接導致孩子未來的學業失敗,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四年級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關鍵一年,這一年的努力將會使培養注意力、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效果事半功倍,而錯過這一年對于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是莫大的損失。
其次,四年級是良好習慣培養和定型的時期,可以通過一定的努力改正以前的不良習慣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孩子在四年級尚未形成良好的習慣或者養成了不良習慣,則需要經過特殊的努力才能夠改正過來。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習慣仿佛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可見改正不良習慣的艱難。事實上很多孩子的不良學習習慣直到高中以后也未能改正過來,成為孩子學習中看不見的攔路虎。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壞習慣是人一生需要償還的“債務”,需要人一輩子不斷地無償付出以償還這種債務的利息,直到人們一無所有而破產。壞習慣會折磨人,使得人們喪失所有的創造力。相反,烏申斯基認為好習慣則是不斷增值的“資本”,可以使人們終生受益。
再次,四年級是孩子形成內在學習動機的開端,如果引導得當可以讓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學習目標。在小學低年級援用的外在激勵模式的慣性作用下,孩子很難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缺乏學習動力。此外,基于這種外在的學習激勵模式,孩子往往將學習失敗的原因片面地歸結為自身以外的因素或者自身難以改變的性格或個性因素,也就是說,孩子總是將自己的失敗歸結為一定的“借口”,被人們稱為“借口癥”。尤其是一些學業成績不好的孩子常常抱怨老師不好、同桌不好或者父母管教不好,或者埋怨自己腦子笨(而腦子笨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比較笨),埋怨自己脾氣急躁(脾氣急躁的原因在于爸爸或媽媽脾氣不好)等,并不認為學業差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的。“借口癥”實質上是不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外在學習動機的重要表現,時間久了,借口就會成為一種潛意識,一旦遇到失敗或者挫折,就會為自己找借口。錯過四年級教育的后果的一個方面就是容易造成孩子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錯過關鍵時期的引導,孩子不能形成內在的學習動機,而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將注定造成學業失敗.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