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資”考驗智商 家長應謹防五大誤區
來源:《中華家教》馬冬梅 文章作者:—— 2010-03-29 09:49:31

背起書包走進小學后,孩子面臨著人生第一次挑戰。同時,家長也一起站在了起跑線上:學器樂,要高薪聘請名師;提高語數外,優質培訓班要價不菲;進入名牌初中,需要一大筆學費。這些支出不但考驗家長的“錢商”,更考驗家長的智商。這里提醒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也要謹防誤區。
誤區1
人家孩子都學,咱也得學
這是很多父母的想法。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了鋼琴,報了書法班、繪畫班、英語輔導班,而自己的孩子卻一樣都沒有參加,恐怕很多父母馬上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去學。但是,社會上這樣那樣的班不斷推出新的項目,要想一直跟著潮流走,何其難也!所以,以這種邏輯去做家庭教育的投資選擇,可能沒有出路。
誤區2
重視金錢投入忽視情感投入
現在,大家都有這樣一種共識,要趕快賺錢,要多賺點錢供孩子上學。在今天的這種教育體制下,家庭必須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才能供孩子上學、報昂貴的輔導班等,因此許多家庭重視金錢的積累和投入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許多家長忙于工作,很少有空陪孩子,甚至有些家長對子女的思想、認識、情感需求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因此,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越來越少,隔閡越來越多,代溝越來越深,情感越來越疏遠。
誤區3
把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的父母自己小的時候,由于經濟條件、社會背景等原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現在深感不足,所以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為了孩子,在教育投資上慷慨解囊,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孩子多學點東西。
這些父母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在父母如此高的期望之下,孩子的負擔也越來越重。換了您,您能受得了嗎?更何況他還是個孩子。
誤區4
逼孩子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正確的道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比如學鋼琴、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相處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和諧的親子關系,要求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理想,子女長大后回想起童年,盡是不快樂。
誤區5
只報能提高學習成績的班
也有一些父母抱著一切以提高學習成績為準的實用態度,進行家庭教育投資。英語是將來考試的主科,一定得學好,就報英語班;作文能提高孩子的語文分數,那就選寫作班;孩子想學畫畫?不行,畫畫有什么用,考試分數不高,畫得好又怎么樣。這樣的選擇實際上完全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興趣愛好,父母拿著自己所謂的“為了你將來好”去替孩子選擇,而孩子呢,也未必能理解父母的苦心。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