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走神不是孩子的錯
來源:點燈心博客 文章作者:—— 2010-04-17 10:56:47

孩子上課容易走神,大家“氣”一上來,往往都認為是孩子的錯,其實這是所有孩子的共性。所謂“走神”,就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兒童注意力的發展是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變化過程。年齡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時間越短。3歲以前兒童的注意基本上是無意注意,那些形象、生動、新穎的事物,吸引著兒童的注意。隨著年齡增長,感知能力發展,腦功能不斷成熟,才漸漸發展為有意注意,這個階段孩子不能適應長時間目標學習,因為孩子有意注意發展不完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學家研究認為:5~6歲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15分鐘,7~10歲約為15~20分鐘,10~12歲約為25~30分鐘,12歲以上能持續30分鐘以上。孩子上課走神的原因很多:老師講得太枯燥不喜歡聽;因為不喜歡這個老師因而不喜歡這門課;缺乏學習的興趣;一些學校和家長一味讓孩子努力學習,剝奪他們娛樂和休息時間,也會造就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其學習興趣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受外界因素如嗓音、偶發事件、新奇事物等刺激的干擾,包括饑餓、疲勞、生病等身體因素;心理不適或障礙,如悲觀、焦慮、煩躁等均可導致注意力渙散。
從醫學角度講,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的常見原因無外乎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內因又包括生理因素:如年齡大小,身體狀況,營養狀態,腦發育水平,腦部疾病等;心理因素:如興趣、習慣、動機、意志力、態度、情緒狀態等。外因主要是指外界干擾和不良的學習環境可以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對于輕微的、短暫的、偶爾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不是病態,家長不必緊張。像疲勞睡眠不足可以引起短暫的注意力不集中,一旦休息改善睡眠,注意力便可恢復正常,需要注意的是長期的、嚴重的、不能自控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多伴有學習困難,這些往往提示和疾病相關的注意力缺陷,在學齡兒童常見于多動癥,抽動癥,學習障礙,感覺統合失調,精神發育遲滯,情緒障礙,腦器質性疾病,鉛中毒等病癥。一旦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在校老師反映上課走神,在家發現做作業磨蹭,做事無長性,虎頭蛇尾,粗心馬虎,丟三落四,學習成績不好等現象,應及時帶孩子到專科醫院和機構就診,對孩子進行評估,診斷,這樣就能早期發現和注意力缺陷相關的病癥并提供正確地治療,以避免孩子發生學習困難。
父母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因為什么而上課走神,一定要找到行為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方可取得好的效果。不妨采用以下方法來矯治: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作為學生,主要的學習任務在白天完成,白天無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夜貓子”型的,讓他(她)學學“百靈鳥”,按時睡覺按時起床,養足精神,這樣才能提高白天的學習效率。
做些放松訓練
可以讓孩子在上課前做些放松訓練。舒適地坐在椅子上,然后身體的各部位傳遞休息的信息。先從左腳開始,使腳部肌肉繃緊,然后松弛,同時暗示它休息,隨后命令腳脖子、小腿、大腿,一直到軀干開始到頸部、頭部、臉部全部放松。
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訓練
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做做游戲: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順序打亂,填寫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數邊指出,同時計時。
研究表明,7—8歲兒童按順序找出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張圖表的時間大約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縮短到十幾秒。你可以多制作幾張這樣的訓練表,每天訓練孩子一遍,相信你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
排除外界的干擾
讓你的孩子清理一下自己的桌面。別把那些小刀、尺子等東西放在自己的眼前,將他們收起來,最好放到書包里,不需要用時,堅決不拿出來。
使用一些調控注意的技巧
教孩子盡量看老師的眼睛,并跟隨老師移動。只要一會兒,老師就能感覺到你的孩子在注意聽講了。也許他還會以一個特別的眼神鼓勵。在老師講話的間隙,小聲或在心理把老師講的內容重復一遍;或者準備一個小本子,把老師講的重要的話隨時記下來,這也能夠使你的孩子一直保持注意力。
不在難點上停留
有的孩子上課時聽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就會仔細地想,但這很浪費時間,往往是這個問題還沒有想好,老師講得下一個問題就漏掉了,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要在難點上停留,先記下來,可后再慢慢鉆研。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