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幼兒不合群的教育小貼士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 2010-05-27 14:49:26

家長甲:我都四歲多了,哪兒都好,就是太“獨”了,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
家長乙: 我的見到長輩或別的小朋友不愛打招呼,總躲。
家長丙:我那兒子更出格,在里不是招這個,就是惹那個,弄得別的小朋友都不跟他玩,老師還經常找我們家長談話,真是沒面子。
分 析
幾位家長的焦慮反映的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常見問題:不合群。三歲以后,如果較長時間不和小朋友一起、經常獨處、以及被別的小朋友孤立等等,都可以稱為“不合群”。心理學中所講的“不合群”是指兒童在與同齡人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孤獨、寂寞或懶于交際的一種特殊心態。孩子如果總是不合群,就會因為缺乏與同伴的交往,而產生孤獨、執拗、任性等不良心理,這對智力發展和情感健康都很不利。因此,引導孩子喜歡交往、順利交往,使他們愿意參加群體活動,是家長和老師的責任。
一、不合群的成因
造成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
1.氛圍不良
比如關系不和、爭吵不斷,或長期不在家,缺少交流等。這樣的環境極易導致幼兒產生心理壓抑。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與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絕,長此以往極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極的內向性格。
2.養育方式不正確
不良的養育方式包括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幼兒“有求必應”;總認為“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形成了幼兒“虛高”的自我評價;隨意訓斥、打罵幼兒,給幼兒的帶來陰影。溺愛和“虛高”的自我評價極易使幼兒形成過分的自我中心、過度依賴、倔強、適應能力差等不良品質或,從而使幼兒缺乏交往動機,直至不愿交往。“大棒政策”更加不能培養主動交往的幼兒,相反很可能給幼兒的交往造成終生障礙。
3.交往環境單一
部分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防止孩子被同齡伙伴抓咬,就禁止孩子與其他同伴交往,導致幼兒交往的機會被剝奪。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時候缺少正常的交往環境,就會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不會商量,不會謙讓,不會主動爭取朋友,從而直接影響幼兒交往態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解決不合群的小貼士
1.專門購買培養孩子社會性品質的書,借助書中人物的成功“案例”激發孩子的交往興趣。
2.在生活上要早入手,讓孩子盡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自理自立、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擺脫對成人的依賴。
3.培養相關技能,提高幼兒的自信。幼兒具有從眾心理,喜愛模仿,易崇拜有本領的人。因此,提前教會孩子一些“絕活”,如拼插模型、折紙、剪紙、歌曲、童謠等,就會增強他們對其他孩子的吸引力。
4.創造機會,讓孩子在情境中學會交往。比如,讓孩子多參加和社區組織的集體活動。從小生活在同齡人的群體中,孩子們會逐步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相處。家長還可以利用生日或節日,主動邀請其他人一起慶祝,增加幼兒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機會。
5.聯絡老師,在游戲時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孩子當眾講話的能力。教師還要多多鼓勵、多表揚這樣的孩子,提高他在小朋友中的地位。
三、解決不合群的小貼士
1.專門購買培養孩子社會性品質的書,借助書中人物的成功“案例”激發孩子的交往興趣。
2.在生活上要早入手,讓孩子盡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自理自立、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擺脫對成人的依賴。
3.培養相關技能,提高幼兒的自信。幼兒具有從眾心理,喜愛模仿,易崇拜有本領的人。因此,提前教會孩子一些“絕活”,如拼插模型、折紙、剪紙、歌曲、童謠等,就會增強他們對其他孩子的吸引力。
4.創造機會,讓孩子在情境中學會交往。比如,讓孩子多參加和社區組織的集體活動。從小生活在同齡人的群體中,孩子們會逐步學會如何生活,如何相處。家長還可以利用生日或節日,主動邀請其他人一起慶祝,增加幼兒和其他同伴交往的機會。
5.聯絡老師,在游戲時多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孩子當眾講話的能力。教師還要多多鼓勵、多表揚這樣的孩子,提高他在小朋友中的地位。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