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家長眾說如何與老師溝通
來源:深圳青少年報 文章作者:—— 2010-06-17 17:40:40

正確定位,真誠交流
張娜
家長與教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引導者,兩者之間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如果家長需要教師協助幫助孩子解決,則必須及時告知教師,及時進行交流。
家長與教師的交流,不論是面對面的還是通過媒介的間接溝通,都要先對雙方進行正確定位:是朋友而非敵人;是協作者而非雇傭者;是責任共負而不是互相推諉。
正確定位之后,心態自然就會趨向冷靜、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而是會真誠地把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協作者的態度告知教師,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接著,耐心地聽聽教師的解釋,全面了解教師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風格。如果雙方的意見不一致,雙方可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選擇對孩子來說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尊重,才有效果
一冰
1、端正對老師總體的看法:不論你對老師怎么看,而是要考慮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發自內心尊重老師:概念化的老師 ——所有教我們知識的人,指的是群體。老師的素質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師實質是尊重自己。
3、不要事事依靠老師: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癡,就以為攤上個好老師就好了,孩子關鍵取決于自己和家庭的學習氛圍。老師按學校模式來做,沒有超能力來管理到幾十個學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師是不實際的。
家長要有好心態
文芬
有的家長一旦被老師叫到學校來,心里就會有種惶恐的心理,認定孩子又在學校犯錯誤了,又要到學校挨老師批評了。見到老師以后,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先把孩子訓一頓再跟老師點頭哈腰賠不是,再說一堆保證以后會如何管教的話。這樣的溝通方式根本不能解決問題。家長把孩子在校犯錯等同于自己犯錯,遇事先道歉賠禮,而不是先跟老師了解問題及問題的根源再對癥下藥,這樣的溝通顯然是無效的。
有的家長很反感老師把自己請到學校,認為這樣即浪費時間又丟臉,覺得老師喜歡小題大做,遇細風說暴雨,這樣的抵觸心理很明顯不利于教育的順利進行。
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以后,不是認真追尋問題的根源,而是把一腔怒火帶回家中,對孩子進行責罵批評。如果剛好當天因為別的事情不順利不稱心如意,那孩子的遭遇會更慘,家長會把一切問題都歸責于孩子,懲罰隨心,只會增加孩子的恐懼心理和逆反心理,于事無補。
另外,家長如果要主動跟老師取得聯系,要注意幾個細節:看時間表 :不要選老師午休時間,如果是在工作時間打電話或面訪,先問問老師方不方便,這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看場合,家長來學校接孩子,有時想跟老師面談,要看老師是否正在開會或是否正有緊急的事要處理,如果是,最好不要打擾;如果家長對老師處理某件事的方式不太滿意,可以提建議,但不要命令教師怎么做;如果孩子與班上同學發生沖突,家長可以轉告老師協商處理,但不要直接到學校去找某個同學理論,這樣做,也會將問題激化。
給老師一個解釋機會
賀結
一天,手機鈴聲突然響了:
我禮貌地:喂,您好!請問哪位?
對方(女的。氣勢洶洶):哎!你是不是那個發青少年報的老師呀?
我:是的,請問您是……
對方(帶著怒氣):不要管我是誰。我問你,為什么我的孩子到現在才發了4次青少年報?
我(驚訝):有這回事嗎?請問您的孩子在哪個班?
對方(遲疑了一會,生氣地):你別管哪個班,我問你,別的孩子為什么每個星期都有報紙,我的孩子才發了4次?
從3月份開始發報紙,到現在一共發了10期,其中前2次每次都是發了2期,一共已經發過8次報紙了。這位家長的孩子才領過4次,應該不可能。因為本人發報紙時,每次都叫班主任簽了名的。一定是哪個班的班主任沒有及時把報紙發到學生手里,引起家長誤會。問題應該出在老師這邊。但我覺得還是要了解才能發言,所以我對那位家長說:這樣吧,等我去了解一下,到時候一定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好嗎?
對方還是滿肚子的怨氣:也不知道你們這老師是怎么當的,對待學生態度都不一樣……
等我上完課去其它辦公室一了解,才知道真有一個孩子本學期前幾次的報紙沒有領到。經查實,原來是這個班換了班主任,原來的班主任因為懷孕,身體不適,所以辭職了,而在她辭職之前,有些該她做完的工作出現了疏漏。確有其事,家長反應的問題確實存在。
我主動撥通了那位家長的電話,告訴她真實的情況,并讓她清楚地明白,她之前對我大動肝火,其實我是無辜的。對方聽了我誠懇的答復,顯然十分尷尬,也很自責,怪自己太魯莽,沒有弄清真相就胡亂責怪老師,她一個勁地道歉。
可是,自己曾經說過的傷害過別人的話,一時怎么能收得回來呢?還有,曾經失去的風度,怎么能補回來呢?
所以,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家長一定要給老師一個解釋的機會。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肖靜華
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回來告訴家里人,就是想得到一種傾訴,一種宣泄,一絲安慰。這應該是好事,他這是和你在溝通,他沒有把任何事都埋在心里,然后終于在某一天來個大爆發。如果這個時候,你用心地傾聽完孩子的訴說,適時抱抱孩子,輕輕地拍拍,輕言細語地安慰幾句,再給他擦擦流下的眼淚,比什么都強;等孩子靜下來的時候,再給老師打個電話問問情況或者和老師約見一下,具體作個了解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說不定第二天一到學校還沒等你處理孩子已啥事都沒有了,說不定昨天打架的同學今天又勾著肩膀喊好兄弟了。
如果一聽孩子受欺負了,就跳起來罵老師罵其他的孩子,然后沖到學校去理論,那么以后這個老師的課你孩子不用上了:我爸(媽……)都說這個老師不好,我還上他課干什么;老師呢,也不用和那孩子交往了,說不定再和對方的家長干上一場-----
多配合 常聯系
光偉
多配合。老師的教學是需要家長配合的,要一起幫助孩子導入正確的方法。一是配合教師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與毛病,經常關心孩子的喜怒,了解他(她)的心理,促其成為“三健”人才(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全的個性)。二是平日里要注意督察孩子作業。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一個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
常聯系。與老師聯系,要注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聯系的方式可以是面對面交流,也可以電話或短信交流。交流的主要內容:一是了解孩子在校的綜合表現。諸如學習態度、體育鍛煉、參加活動等等,切不可一味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老師。二是提出教育教學建議。如果發現孩子的任課教師在某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務必及時反饋給老師,如果不好直接與老師說,可以通過班主任進行轉達。但是,記住一點,作為家長一定要多信任老師,要學會分享孩子成長中的喜悅,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成長。
注意 “熱”“冷"細節
劉新
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渠道有家訪、面談、電話聯絡等。不同的溝通方式,對于不同性格的孩子,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孩子的心目中,家長和老師是既“怕”又“愛”的矛盾統一體。對于性格“叛逆”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出了問題,老師即時向家長反映,就反感老師“打小報告”;對于性格比較溫馴的孩子,出了問題,無論家長與老師怎么溝通,都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因此,家長與老師的溝通方式采取“熱處理”還是“冷處理”也是要十分注意的細節。
交流溝通的時機也很重要。很多老師既是老師又是家長。在上課時間或課余過多地打擾老師顯然不近人情。這點家長也應注意把握分寸。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