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10-06-18 13:35:15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 課時:
[教學內容] 數一數(第2-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 生活中的大數
創設生活中的銀行工作人員數錢的情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出示1張100元人民幣,讓學生說出面值。如果有10張、100張百元人民幣是多少元?
銀行工作人員數錢時把100張百元人民幣扎成一疊,是多少元?
二、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
1、 認識"十萬"
一萬一萬地數,數到9疊人民幣是多少元,在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邊數邊撥計數器,以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當學生數到9萬時,問:再加1萬是多少?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萬"這個計數單位。
2、認識"百萬","千萬","億"
通過一些數數推理認識"百萬","千萬","億"。
一輛轎車賣10萬元,那么2輛、3輛、……10輛多少元?同樣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百萬是多少?
在學生認識"億"這個計數單位時,可讓學生充分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老師引出"億"這個計數單位。
3、認識計數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 鞏固與應用
1、 練一練第1、2題:
第1題通過撥一撥、說一說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
第2題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認識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關系,鞏固對大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十進制數的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
2、練一練第3、4題:
這兩題首先要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生數到"滿十進一"時,老師可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借助使用計數器試一試。
四、 作業:
練一練5、6題。收集5-10個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大數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第 課時: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第5-7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 生活中的大數
小組內交流收集的數據,并按大小進行分類。
(可以引導學生將收集來的數據分成億以內數和億以上數,兩種類型)
二、 較大數的讀法
1、 討論"億以內數的讀法"
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讀法"
2、 討論"億以上數的讀法"
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讀法"
3、鞏固與應用
在組內每人進行讀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一題,在讀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三、 較大數的寫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寫法"
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寫法"
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寫法"
3、鞏固與應用
在組內每人進行寫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二題,在寫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四、比較數的大小
1、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這是以前學過的內容,先出幾個數讓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如將下面的數從小到大排列:
1034 120 1043 9001 318 124
2、比較更大數的大小
讓學生比較書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數據的大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澳門的人口數在這幾個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與天津的人口數都是1千多萬等。
3、 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將每人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排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業:
1、練一練 1、2、3、4
2、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第 課時:
[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第8-9頁)
[教學目標]
1、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 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 探索改寫方法
1、 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 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 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四、 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第 課時:
[教學內容] 森林面積(第10-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的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業
1、練一練1、2、4
2、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1994年至2001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第 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一(第13-14頁)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 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二、 多位數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多位數比大小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五、 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六、 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