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素質教育”這個偽標簽忽悠
來源:陳禾親子教育研究室 文章作者:. 2010-06-29 11:00:16

國家教委有個《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其中有個說法:“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這樣解釋教育,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前天,新華社在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并通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時卻是:“會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這幾年,在涉及教育改革及發展的文件或講話中,也許這是第一次沒有貼上“素質教育”這個標簽,因而引起我的“特別關注”。
十年來,“素質教育”是中國的一個熱門詞匯。在搜索引擎查一下,Google有98,700,000 條結果,百度有55,700,000條。但究竟“素質教育”是什么?“教育”和“素質教育”究竟存在怎樣的關系?我卻越看越糊涂。
在新浪微博,脖友們用上“素質教育”的帖子不計其數,信手拈來幾則:
“某日見一位四五歲的孩子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撒野,誰不讓座就抽誰,旁邊的家長并沒有阻止孩子的這種行為,反而在一邊憨笑,試問你是不是該注重下孩子的素質教育?”(blueflying夢)
“藏劇院的藏劇好精彩,可惜就是游客拍照時沒關閃光燈,實在是美中不足!可以看出,國人出外旅游時確實欠缺素質,素質教育這么多年,確實失敗啊!”(Eric_W)
“我們打小就是被這樣的‘教條’教育出來的,可是好象沒見誰被真的培養成了‘圣人’,看著自己兒子的成長,感受著中國教育的現狀,真不知我們真正的‘素質教育’何時才能真的開始?”(Kittywei69)
“馬拉松后,我們徹底歇了,分數,等待,滿滿的計劃,被我拋到了腦后,我們全是素質教育的祭品,我逃離了苦海,還有千千萬萬的人在苦海中掙扎,這難道不是血淋淋噩夢?”(燕兒過也)
“聯想到人口質量問題。現在中國缺的不是文化教育,而是素質教育。”(沈偉民與羅丹式思考)
“聊起了今年的高考。大家問形勢會比去年好嗎?我淡然一笑:很困難!現在‘素質教育’后,孩子們每一年比原來少上一百天的課,基本的教學計劃都難以完成,你怎么能夠渴求精深呢?更何況是孩子們精神放松啊,你看街上人頭攢動都是學生娃!朋友們擔憂:自己的孩子應該怎么辦啊?”(龍吟泰山)
“發展素質教育其實很容易,高考改革一下,改簡單一點,基礎一點,內容少一點。學生就沒必要使用題海戰術,也不用整天背書了。大部分學生都考滿分,學校也不只看分數了,就會多發展課外活動”( VIKIandroid)
“ (轉)魯迅的文章沒被刪除,但減少了,這是真的。原因是:他的文章確實對學生來說內容太多了,官方的說法是不利于素質教育,但從教師的觀點看,這對學生確實有好處,現在的語文教材注重美文,重欣賞。”(辣菜絲)
這些帖子中都把“素質教育”和“教育”區分開來,“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一個標簽。但這個標簽下的包裝袋里究竟裝了什么貨物,每個人的認知各有不同。加上我讀過的聽過的涉及“素質教育”的各種文章和廣告,點算了一下,至少“素質教育”這個標簽有以下8種不同的意義:
1.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一種,和“應試教育”、“文化教育”、“傳統教育”等并列。
2. “素質教育”就是學習舞蹈、樂器、畫畫、棋藝。
3. “素質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4. “素質教育”就是背“英語單詞”。
5. “素質教育”就是很少考試、很少作業、孩子的書包很輕。
6. “素質教育”就是讀很少書,課文簡單些,注重欣賞,不強調思想。
7. “素質教育”就是引進外國的教材、教學法和管理模式。
8. “素質教育”就是“教改”、“減負”。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b32f350100joc9.html) - 別讓“素質教育”這個偽標簽忽悠_陳禾_新浪博客
家長當然迷惑了,究竟哪個才是“素質教育”?按照時尚的思維:對孩子的入學選校有幫助,賣價高昂、專家吹捧的,就是“純正”的素質教育。學校和幼兒園則另有一套:能把廣告打響的、能提高收費吸引家長來爭搶入學名額的“教學特點”,就是素質教育。
這樣看,“素質教育”的確是一個貨品的標簽,就像“泰國香米”一樣,在米包上一貼,賣的就是泰國香米。盡管泰國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處處長胡麗麗一再指出:“在中國分裝的泰國香米,99%都是偽泰國香米。”但許多人還是愿意付出高價購買,而且還能吃出泰國香米特有的香味——盡管那是在包裝時加入香精釀造的。
也許以下這條微博更能說明問題:
“從5月18日開始,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地教育部門先后轉發一份通知,要求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家長觀看中國教育學會的研究課題:‘素質教育與學校安全防范’,播放平臺為福建電視臺公共頻道。但節目播出之后,家長們才發現這個長達一小時的節目其實是名為‘學習考試好幫手’的廣告專題片。”(劉園園09)
“素質教育”這個標簽被福建省的教育官員巧妙嫁接,用于推銷企業的商品,迫使中小學校長不得不“組織學生家長”一同“受教”。這類例子其實全國各地都有,這就證明了:“素質教育”其實是個“偽標簽”。
>>>>
有沒有所謂“素質教育”?
教育就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
看看這條微博:
“在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之后,BP首席執行官唐熙華曾對屬下表示:‘我們到底作了什么孽,得遭這份罪?’唐熙華之后對記者表示:‘我認為,這次災難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極為微小。’同一天,當被問及,鑒于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件的災難性影響,他每晚能否安然入睡時,他對答如流:‘我當然睡得著。’(《東方企業家》何斌)
這位首席執行官在面對本身領導的企業所造成的一場世界性災難時,不正視本身的責任,反而怨天尤人。他的表現展示的是:不會做人、不會做事、價值觀錯亂、沒有同理心。而這一切,顯然是教育的失敗——素質低下。
明確地說,“教育”之實施于個人,就是要完成下列四大任務:
< > 教會做人。做人,包括心性修養和社會實踐上的應對能力與態度。現在時尚的說法是“心靈成長”,包括了品德、涵養、交際手段及人群關系的掌握。> 教會做事。做事,需要學習能力和工作技術的掌握,也要掌握時勢、善于管理,才能在特定的階段收獲最佳的業績。> 信守公益原則。為己是必然的,但卻不能損人。現在時尚的說法叫“雙硬策略”,而雙贏的標準就是“公益”。> 發展同理心。能夠了解并接受他人的感受,因而不會錯判形勢,作出損人利己或損人而不利己的行動。>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是一致的,和回歸教育本質的“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一致的。換句話說,教育沒有所謂“素質教育”或“非素質教育”。/>/>/>/>
教育的普遍性意義就在“提高整體素質”。舞蹈和琴棋書畫的學習,是透過學習過程來提升個人的素質,而不是為了當明星獲取高酬勞;學外語是提升工作能力、拓廣工作機會。這些都是教育的內容之一,但只是達成“提升素質”的一個小小的環節。
家長別再被“素質教育”忽悠
許多家長都因為孩子進不了標榜“素質教育幼兒園”或“素質教育小學”而耿耿于懷,或為了取得這類貼著“素質教育”標簽的幼兒園或小學的入學名額,送孩子進入貼著素質教育標簽的種種“興趣班”、“特長班”,累死自己也累壞孩子。值得嗎?
我不愿意說舉辦這些特長班的教育中心或“素質教育幼兒園”、“素質教育小學”都在行騙,他們都是名副其實地在辦學,高昂學雜費也是家長心甘情愿奉上的,這在法律上未曾欺騙。但必須看穿,他們都在用“素質教育”這個偽標簽忽悠家長,這是事實。
送孩子去“興趣班”、“特長班”,只要付得起錢,孩子要學,身體健康足以應付這些額外的學習負擔,我是不反對的,但需要有個認識:這些學習的作用應該是在豐富孩子的生活和提高學習能力,而不是用金錢給孩子購買一個“素質教育”的“偽標簽”。如果是后者,你就是在被有關機構忽悠的同時,還消費了自己的孩子。
同樣,能夠把孩子送進一間“名校”,滿足自己的愿望,我也不反對。但必須知道,你這么做并不是為了給孩子貼上“素質教育”的偽標簽,而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受教育環境。事實上,不少“名校”在揭下一些“偽標簽”之后,剩下的部分未必優于其他學校。
別再被“素質教育”這個偽標簽忽悠,家長其實都可以做到,只是要有些定力,要多些智慧。(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