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糾正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0-07-12 10:08:47

要幫助兒童走出自我中心,父母需要學習并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在正確認識兒童自我意識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建議做以下努力。
1.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有時孩子的無理取鬧僅僅是想要父母多陪陪他,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可以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
在這個基礎上,父母要注意自身言行,對家人不能過于霸道,對孩子的期望與要求不能過高,而要盡可能合理,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適當給孩子一些控制權,讓孩子通過觀察父母的言行明白:誰也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每個人都需要得到關注與尊重。
2、讓孩子以適合他年齡為方式學習分享
學會分享是打破自我中心的最有效方式。但是在教育孩子學習與人分享時,父母要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并讓孩子在分享的過程中體驗到分享的快樂。相反,如果父母強制孩子分享,孩子可能會更加逆反,并在內心埋下陰影。
比如孩子不想將玩具給別人,那么父母千萬不要急于說服孩子,甚至采取強制措施將孩子的玩具送給別的孩子玩,而應該從側面出發,想一些比較特別的點子,讓孩子體驗到與人一同分享玩具時可以玩出一些新的花樣,可以體驗到更多的快樂,這樣就會吸引孩子自動嘗試與小伙伴們分享。
3、制定規矩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父母可以制定一些規矩,并耐心面詳細地向孩子講解這些規矩,讓孩子在遵守這些規矩的過程中明白,他僅僅是家庭與社會的一員,他會得到大家的關注,但他不是世界的中心,其他人的需求也同樣需要得到尊重。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不管孩子如何哭鬧,一旦規矩設立,父母就一定要堅持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無論如何,他必須遵守這些規矩。如果父母輕易地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將規矩拋到一邊,那么父母的規矩就會形同虛設,同時父母的威信也會在孩子的眼里大打折扣。
4.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為自我認識
要改變孩子的自我中心的習慣,首先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拒絕,以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父母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擔共享,并使其懂得應該經常關心他人,而不能放任孩子自我中心的心理。同時教育孩子懂得共享為樂、獨享為恥的道理,幫助孩子建立群體思想,這樣可以使孩子自我中心的行為逐漸減少。
5、給孩子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日常生活中,父母應有意為孩子創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教育孩子學會分享,比如當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教給他要分給別的小朋友;當他有了好玩的玩具時,教給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會有意義。
爸爸媽媽最好引導孩子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玩,這樣較大的孩子不僅可以適當帶領、照顧他,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與伙伴友好合作的意識,教育孩子虛心學習伙伴的長處,尊重別人的意見,珍惜與小伙伴之間的友誼,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可以制止他的某些“自我中心”的行為。
家長幫助孩子從自我的圈子中跳出來,引導孩子設身處地地替他人著想,以求理解他人,教給孩子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才能讓他體驗到人生的價值與幸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