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老師支招:家長要做到3個“不”
來源:武漢晨報 文章作者:編輯 2010-07-19 14:42:49

不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老師
桂賢娣表示,孩子初入學,與班上的同學、老師都有一個相互了解和適應的“磨合期”,可能要持續一
兩個月。期間,孩子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可能會出現些小誤會,家長不要表現得過于急躁。
桂賢娣說,有一天,她路過校門口偶遇一位四年級學生的家長,那位家長指著一塊銘牌對自己的孩子說:“如果這個學期還是這個xxx教你,我花血本也要幫你轉班,轉不成班就轉學。”當時,周圍還有其他三四個同班的孩子。
見此情景,她停下了腳步,客氣地告訴那位家長,如果對那位老師有意見,可以跟老師交換自己的看法,或者向校長反映,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老師。且不論究竟誰對誰錯,家長的這種言行很可能進一步激化孩子厭師、厭學的情緒。
“理解老師,配合、支持老師的工作,有利于幫孩子開一個好頭。”桂賢娣表示,如果有何誤會或不解,家長可找個適當的時機跟老師溝通,最好不要在上課或放學時將老師“打圍”。
不隨口給別的孩子貼標簽
除了學習,如何與新同學友好相處也是一年級新生即將面臨的新課題。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讓孩子產生孤立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桂賢娣舉例說:一次上課時,學生小A突然舉手稱自己的卷筆刀不見了。另一位學生小C當即從自己的口袋中拿出卷筆刀說:“老師,他的卷筆刀在我這兒。”原來課間時,小C見擺在小A課桌上的卷筆刀樣子很好玩,于是就拿起來玩,后聽到有同學叫自己,他把卷筆刀往口袋里一裝就跑出了教室。
本來這件事到此為止。放學后,小A隨口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叮囑他一句話:今后不要跟小C玩了,他手腳不干凈,是小偷!“小C是小偷!”這句話很快在班上蔓延開來。小C覺得很委屈,家長更是難以接受,誤會進一步升級。后來,桂賢娣通過親身演繹,表明自己并非故意要拿學生的東西,終于幫小C“平反”。
桂賢娣笑言,一年級的孩子多半還比較“糊”,往往分不清哪是自己的東西,哪是別人的東西,再加上好奇心驅使,一些無意識的行為引起了同學間的誤會,有時還升級成家長間的矛盾。
她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準備過于花哨的學習用品,同時要告訴孩子,不要拿別人的東西,不要翻同學、老師的背包。特別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在背后議論別的孩子及其家庭,隨口貼標簽。
家長角色轉變不要過快
“你是小學生了,再不能像幼兒園那樣岔著玩了,心思要多用點在學習上。”桂賢娣說,有的家長角色轉變太快,孩子上從幼兒園時只要吃好、喝好、玩好、睡好就行,一進小學就大踏步要求孩子學好,弄得有些孩子沒上幾天學就開始想逃避上學。
“你一直以為我是好學生吧?”桂賢娣說,直到考入北外后,女兒才主動向她坦白一個事實:很喜歡看電視。媽媽不在家時,她常常偷偷看電視,常常是將手指放在開關鍵上看電視,只要一聽到鑰匙轉動的聲音,就立馬關上電視,用幾秒鐘的時間跑回書桌前假裝學習。
“你不準他玩,他會想方設法去玩。”桂賢娣說,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天性,與其這樣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不如教會孩子什么時候可以玩,什么時候應該學習。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