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的苦惱:放假比上學還累!
來源:童年網 文章作者:編輯 2010-07-19 17:11:50

早在2000年,國家教育部就頒布了“禁補令”,但事實上“假期補課”從未真正杜絕,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不讓白天補,就晚上補,不能明著補,就暗里補。什么原因,讓教育部的規定成為一紙空文,讓本該享受快樂假期的孩子們東奔西跑在各補...
又是一年寒假時,然而,教室里不再有“放假了!”的歡呼,不再有“扔了書包咱玩兒去”的快樂,學生們清醒的知道,有各種“補習班”在“守株待兔”,即將吞噬他們的假期。
補習班
如今此類補習班竟公然打著某某校名師字樣,招徠家長眼球。
招攬生源有新招
反彈琵琶不遮面
記者日前在哈爾濱市某中學召開家長會時看到,最早守候在校門前的并不是家長,而是散發各類補習學校宣傳單的人,他們各自占據了有利地點,家長們一到,立即“圍攻”,遇到不接受的就硬塞。三分鐘后,還沒進校門,記者手里就收到五十多張小廣告:××校名師授課,免費試聽,××學生光榮考入××省市重點高中……
各補習班的招生辦法也頗具創新,像超市搞促銷一般進行“捆綁銷售”:前50名報名可優惠15%;團體報名優惠15%;報三科以上者可優惠20%;老學員憑聽課證優惠15%.有的家長被這些優惠砸昏了頭,報一門也是報,不如來全方位“大補”.
某家教中心與家長簽訂了這樣一份合同:以本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輔導前)與下學期期中考試成績(輔導后)為準,簽訂分數合同,輔導后保證有20~30分的提高,否則要么退還一半學費,要么免費上周末輔導班。
記者在街頭散發的傳單上看到,很多補習班、家教中心竟然堂而皇之地在傳單上寫著師資來源都是從哈市各重點中學請來的經驗豐富、有獨特教學方法的“名師”.
老師
假期補課,學生拿時間和快樂“買單”,家長拿金錢“買單”,誰是受益者呢?
“鋌而走險”為哪般
學校老師有“賬”算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介紹,輔導班成本并不高,要么租某小學的教室,要么租幾間民房,有的甚至在家里“營業”,而這些辦班者收取的報酬卻相當可觀。記者在家長提供的一份寒假補習班招生簡章上看到,各個年級的收費不等。初中年級每門課程35課時,以一個學生報四門課來計算,補習費用就高達兩千元。一位老師輔導語文、數學兩門功課,一個月下來,可以賺到5000元。據她講,一些專職名師自己開辦輔導班就遠遠不止這個數了。
在中學生補課的熱潮中,名校名師無疑是最值錢的“金字招牌”.一位家長告訴記者,高中一對一補習,名校名師一堂課學費高達800元。
補課“追星”,讓家長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位有著多年補課“經驗”的教師說:“假期沒有時間去旅游,去旅游得少掙多少錢哪!”
一位家長很擔憂:“如果說補課的目的是為了彌補課堂不足、提高學習質量,那么同時也表明了老師沒有嚴格按照教育計劃完成任務。每周七天老師的日程排得這么滿,不能很好休息,正常教學中哪能不牽扯精力呢?”
19日,記者來到道里區一所規模較大的文化學校,該校集文化課補習、寄宿、接送為一體,一天五節課,三節是給學生們補習語文、數學、英語,兩節自習課,留給孩子們作寒假作業,中午為學生提供午餐,每人每月的學費是1800元,雙休日休息。如果以100個學生計算,去掉各項成本,學校每月大概有8萬元的收入。
利益驅動使很多學校“蘿卜快了不洗泥”.在道外區一家補習學校,記者看到,由于報名學生較多,學校不得不四處網羅英語教師,根本來不及考察一下前來應聘的老師,一聽口語差不多就直接帶班上課,很多人沒有講課經驗。
學生
在教師“辛勤耕耘”,家長“無私奉獻”的時候,誰曾問問孩子們的心愿?
“東奔西跑”不得閑
假期變成“三學期”
今年剛上初一的李昊很是煩躁:“每天上午不停地寫寒假作業,下午去補習班上課,晚上6點才能回家,比上學還忙,不如不放假了!”
初中二年級學生小恬對記者說,這個假期她每天都有課,英語上了兩個班,一個是提前學下學期的課本,另一個是上新概念英語,此外,還要提前學下學期的數學、物理、語文等課,有的課一上就是一整天!連睡個懶覺都不行,還談什么娛樂?懂事的小恬另有一重壓力,看到媽媽耽誤了工作,拿著飯盒等在教室門口陪自己上課,她覺得學習已經不是“自己”的事了。
讀4年級的小熙說,他的作文成績不好,媽媽讓他學兩個班,一個是作文班,另一個是閱讀提高班,此外,他還要去學奧數和英語,背不會單詞就不讓玩游戲,他簡直煩透了。“我最不喜歡放假了,補習班讓我的頭都大了,每天還是要早起晚睡,沒有自由。”
李昊說,每到放假前,同學們都心照不宣地互相打聽“第三學期”咋過?哪位同學如果“補”的少,就會被大家羨慕。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為了避免把假期搞成“第三學期”,需要大家的努力,一方面教育部門及學校需要在作業負擔上做“減法”,社會其他部門則需要合力在素質教育層面做“加法”,為假期里的孩子提供更多的與素質教育相吻合的“玩法”和“玩的場所”,讓孩子在“玩兒”中增強各種實踐能力。
家長
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話語,就足以讓家長們心甘情愿為孩子的補課買單。
甘掏腰包買“心安”
輔導不成變“托管”
“在社會呼吁加強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的背景下,家長表現出強烈的‘增負’愿望絕非無的放矢,因為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在教育的等級制度和學生評價體系沒有明顯改變的今天,學生和家長只能被動地面對分數決定升學、分數改變命運的現實壓力。”一位在媒體工作多年的學生家長體會深刻。
孩子讀小學期間頂住各方壓力,堅持不讓孩子進補習班的王靜終于“崩潰了”,她說,無數“過來人”警告她,初中老師講課參照“補習的孩子”的進度,不補的根本就跟不上,這個假期她開始為孩子找補習班了。孩子剛剛上小學三年級的關先生說,一放假,家長們談論的話題都是上哪個補習班,一時間,感覺不讓孩子補習,假期好像就白過了。
在一家補習班門口,記者和一位等在門外的家長聊,她慕名把孩子送到不同地點的各種奧數班、作文班、英語班,經常是接了孩子四處打車趕場,大人筋疲力盡、孩子疲憊不堪。“別的孩子都上補習班,我的孩子不去就會被落下。”
補課也許不是家長的初衷,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一部分家長考慮到孩子假期里閑著,在外玩耍不安全,或者整天在家看電視、上網,只能把孩子往輔導班里送。一位給孩子報了數學趣味班的母親感慨地說,“說實話,我們也不想孩子那么辛苦。白天上班沒人管孩子,他一個人在家,我們也不放心。這些班如果負責任的話最好,不行就當找了個‘托管’看孩子吧。”
記者手記
年年禁止補課,年年照常補課。究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門缺少“禁補”的硬招、狠招,往往是“只打雷,不下雨”,或“大棒高高舉起,卻輕輕落下”.既然要嚴厲禁止,就要動真格的,就不能光停留在發一個“禁補”的文件,或是會議的“再三強調”上,應該在提高執行力上用工夫下氣力,該出手時必出手:變“不許集體補課”為“誰補課讓誰下課”.要加大督查監管的力度,不僅要在系統內組織明察暗訪,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全社會都來舉報和監督,讓違規補課者無藏身之地;另一方面,要加大處罰力度,一旦查實,對學校和老師輕者通報批評,取消評獎、評先和晉職資格,重者解除職務。果如此,看誰還敢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游戲?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