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生數學試卷看中國教育之弊
來源:童年網 文章作者:編輯 2010-07-19 17:59:58

一天回家檢查孩子的作業,看到他當日數學課堂測驗竟得了85分,引起我極大關注。我當即問兒子:“哪些題不會做,怎么錯這么多?”兒子卻一臉委屈地說:“哪道題我都會做,可是老師就是給扣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聽此,認真看看了試卷,才發現兒子的話不無道理。
這張被判85分的試卷中共“錯”了三道題。
第一道題是一個排列組合題,問題是如果按照三個紅燈、兩個綠燈、一個黃燈順序排列,那么第49、50、51個燈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兒子寫的答案是:第49、50、51個燈都是紅色的。老師在“51”上打了個叉,并扣了5分。
第二道題是一個應用題,問題是共有26包貨物,一輛車每次最多能拉5包,把貨拉完需要拉幾趟?兒子寫的答案是:把貨拉完需要拉6趟。老師批語:未寫“答”字。又被扣了5分。
第三道題是一個組合應用題,問題是共有15把掃帚、20把拖布、25個簸箕,如果每班至少需要4把掃帚、5把拖布、6個簸箕,這些工具可以分給幾個班?兒子寫的答案是:最多能夠分給3個班。老師批語:未列算式。又被扣了5分。
看到此,我的心拔涼拔涼的啊!堂堂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竟如此水平?第一道題,答案為三個紅燈那可是千真萬確的呀,老師為什么給判錯呢?我還是擔心自己弱智,便虛心地問兒子:“老師是怎么說的?”兒子答到:“老師說應該是綠燈。”我又問:“為什么呢?”此刻我自己已儼然一幅小學生的樣了。兒子答:“好像說51除以6余3,那就應該是第4種燈,所以是綠燈。”“什么亂七八糟的!”我有失態了。兒子看著我,問:“爸爸,你們到底誰說的是對的?我還改不改?”我忙安慰兒子道:“你是對的,老師錯了。明天上學時再問一下老師,看他是否看錯了。”
第二天,兒子回來跟我說:“老師說是他看錯了,我做的是對的。”我聽了,真是好感動,為老師能夠勇于在小學生面前承認錯誤感到高興。但此事的發生,卻讓我心有余悸。如果我沒有檢查孩子的作業,孩子由此受了老師的誤導,豈不一錯再錯?如果我們不較真讓兒子去和老師澄清,老師會當眾改正自己的錯誤嗎?如果不改正,受害的可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班孩子啊!
至于后兩道題的判定,如果一味埋怨老師是不公正,因為這畢竟是典型的應試教育的產物,老師這么做估計也是迫不得已。在中國特色應試教育的旗幟下,我們誰也搞不清楚,學生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小學生做題,表面看是為了學知識,實質上卻是在學習、訓練如何參加各種各樣正規的考試。老師看重的,不是學生知識是否掌握,而是是否按照要求格式答題了。在老師的眼里,考試怎么要求的,學生就應該怎么做,差一點也不行。比如說,做問答題必須先寫“答”字,這恐怕就是考試的一種重要八股形式。如果不寫“答”字,不論你答案是否正確,那都等于沒有按要求作答,那就只能得零分。比如說,做應用題應該列算式,只有列出算式把計算過程展示出來,似乎這樣才能證明題是自己一步一步做出來的,不是蒙的。哪怕你的心算能力再高,或者在草稿紙上列的算式,但如果只在試卷上寫出答案,對不起,即使算對了但格式不對也只能得零分。
就算老師要培養學生的“應試禮數”,那也得和學生們講清楚吧。應該告訴他們,數學題是做對了,可是格式不對,以后應該如何如何。題目算對了,起碼應該得4分吧,怎能5分全部扣除,一棍子把他們打死,讓年幼無知的少年兒童滿頭霧水,自覺冤的不行。
這就是我們小學教育,名符其實的考試機器的培訓機構。就如少年體校一樣,練體育已不再是鍛煉身體,而只是為了比賽拿名次。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強化訓練考試或比賽的“規定動作”,至于能不能融會貫通,能不能學以致用,似乎并沒有人關心。這種機械僵化的訓練結果是什么?能讓學生的思維變得縝密嗎?能使學生的心智變得細致嗎?不,這種訓練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的思維變得越來越僵化而沒有活力。題做對了,卻因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寫上“答”字和列出算式,卻生生地吃了“鴨蛋”,難道不正是告訴學生:考試的規范高于一切,來不得半點“篡改”嗎!如此中規中距的嚴格束縛和禁錮,把孩子們的思維打上了一個又一個堅固的鉚釘,讓他們從此再也沒有膽量越“雷池”半步。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把他們培養成成富有創新精神的新一代,真是自欺欺人的偉大夢想啊!
說到小學的教育,與此相反的另一個極端,就是所謂的素質教育了。記得看過一篇文章,一位小學老師介紹他開展素質教育的心得體會。只見這位老師自豪地說:“我們班的學生思維是極其豐富的。有一次美術課,在我的啟發下,有的學生把太陽畫成綠色的,有的學生把太陽畫成方形的。你看他們的思維沒有任何束縛,多么自由啊!”本來是紅色的太陽畫成綠色,本來是圓形的太陽畫成方形,這種“胡作非為”也算是創造性思維,恐怕只是我們中國老師的獨創吧。把創造性思維引導到脫離實際的胡編亂造,這種所謂的素質教育,倒是不僵化了,不束縛了,但它們生存的土壤在哪里?又何能生根、開花、結果?一方面高舉應試教育的大旗不倒,一方面自詡創新搞所謂的素質教育,花樣再多,心得再豐富,苦的只是這些無辜的孩子們。
不論是高中畢業的,還是大學畢業的,我們都可以捫心自問,我們花費十幾年功夫學的知識,到底用到了多少?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讓所有的人都有真正學有所用?學習到底是為什么?這個最基本、最簡單的問題如果不搞清楚,瞎著個眼再搞下去,估計制造的“冤案”會越來越多。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