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故事要向孩子提問
來源:奧數網 2010-08-02 14:36:01

給孩子講故事,可以讓他們得到思維、知識、審美、娛樂的教育,講完故事要向孩子提問,啟發他們積極思維,提高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許多家長往往只是給孩子講故事,而忽視了培養幼兒思維能力的重要一環。
講完故事后的提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一般講故事過程中不提問,以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但有時故事講到主要情節的轉折時,可以提出問題,稍停頓一會兒,讓幼兒思考,家長再接著講,這樣可以促使孩子聽故事時積極動腦筋。如《聰明的烏龜》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一只狐貍餓極了,看見一只青蛙,就輕輕地走過去,想捉青蛙當點心。這時被烏龜看見了,烏龜一口咬住了狐貍的尾巴,狐貍疼得哇哇大叫,問:“是誰咬我的尾巴?”故事講到這兒,可以問小朋友:“烏龜回答了嗎?”這時,小朋友就會思考:烏龜回答好還是不回答好?回答了有什么后果?
另一種方法是,故事講完之后,家長或教師圍繞故事主題,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這些問題最好能有啟發性。一般總是先問地點、時間和人物,然后根據人物的活動、人物間的關系、他們的表情、對話等進行提問。讓幼兒隨著提問,進行思考,然后回答問題,學說故事中的詞語和關鍵的段落,培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幼兒的年齡階段性是非常明顯的,提問題時要注意照顧到不同年齡孩子的可接受性。問題太深,小班小朋友不能接受;太淺,大班小朋友感到乏味。一般對小班幼兒提問題要簡單、具體;而對大班幼兒提的問題要能引導他們進行思考。有些故事所說的道理可以讓小朋友來歸納。剛開始,孩子由于缺乏歸納能力可能有困難,家長、教師可以示范,以后逐步過渡到講完故事就提問,幫助理解后,要他們自己歸納、概括,以免造成依賴心理。孩子講不全時,家長不要急著把答案告訴他,也不要一下子就否定他,而應該鼓勵他、啟發他,逐步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好習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