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 二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 正文
2010-08-25 13:33:39 下載試卷 標簽:數學論文
各位老師請注意: 以下是奧數網編輯為大家準備的最新二年級數學教學論文列表—點擊查看 |
簡單的錯 不簡單的處理
【摘要】:學習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現偏差和錯誤是很正常的。對于學生的錯誤,如果我們能準確辨別、及時篩選,選用相關策略,努力挖掘“錯誤”的潛在資源,使得“糾錯”增值,那我們就能提高課堂效率,讓課堂因“錯誤”而精彩。
【關鍵詞】:錯誤 資源 處理
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錯誤伴隨著學生的成長。每天我們都得面對學生五花八門富有“創意”的錯誤,如何處理才能使錯誤變“廢”為“寶”,讓錯誤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資源,讓學生在糾錯中學會對數學問題深入思考,讓錯誤成為學生發展的“財富”? 在公開課上我們看到老師睿智的處理。
一、將錯就錯,舉一反三
你是想考考老師,對嗎?
三年級,在引導學生得出兩種計時法轉換的方法后,老師設計游戲的形式加以鞏固。出示第一題:“上午7時是幾時?”有學生馬上舉手:“19時。”老師愣了一下,馬上接著說:“哦,我明白了。你是想考考老師,對嗎?好,我先回答你的第一題。19時就是晚上7時,我說得對嗎?”全體學生齊答到:“對”
老師又接著問:“為什么對?你們是怎么想的?”有學生回答:“19時表示時針走第二圈了,所以要加上“晚上”,還要減去第一圈走的12個小時,就是晚上7 時。”老師表揚:“說得好極了。那么請各位小老師判斷一下,上午7時是19時嗎?”剛才第一個舉手發言的同學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笑到:“錯了,應該是7 時。因為上午7時表示時針走第一圈,如果用24時計時法表示,數不變,只要把“上午”去掉就可以了。”師:“我明白了。下面老師和同學們來一次比賽,我們互相出題,比比誰回答得又對又快,好嗎?”生興奮地說:“好!”
課堂上,面對學生發言出錯,我們習慣的做法是糾正偏差,讓學生獲得清晰準確的認識,這當然無可厚非。但向這樣“你是想考考老師是嗎”,以學生錯誤的回答為題,讓學生自己來判斷對錯,在判斷的過程中發現原先的錯誤,將錯就錯,舉一反三,既保護了發言的學生,又使學生通過對比加深了理解,拓寬思路。實現了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的雙贏。
二、捕捉錯誤,引導辨析
“到底是兩條,還是四條?”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認識課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場面: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長方形的對稱軸是2條,這時,有一個學生卻站起來說:“老師,不對,應該是4 條。”……一石激起千層浪,霎時,教室里響起了一片爭論聲,究竟是2條還是4條呢?老師微笑著對同學們說:“到底是2條還是4條,請大家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研究一下吧。”過了兩分多鐘,有學生叫了起來:“老師,是2條!”。“是2條!” “你怎么知道的?” “老師,我們小組是將圖形剪下來,對折發現的。”說完,他當場演示了一番。“還有不同的方法嗎?”我又問。“老師,我是這樣想的:既然他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那對稱軸的兩側圖形應該能完全重合。”學生的確很聰明,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但顯示出了他們的創造潛能,還顯示出了他們非凡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孩子們真真切切感覺到了“做”數學的樂趣。
理越辨越明,思路越辨越清晰。一個普普通通的錯誤,只要巧妙的加以利用,挖掘錯誤的“閃光點”,就能成為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資源。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我們不妨延緩評價,把皮球踢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爭辯、動手操作中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理清自己的思路。在爭辯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爭辯中獲得正確的知識建構。
三、誘導“犯錯”,引發深思
“書上的結論有錯誤?”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老師讓學生分組做實驗:在空圓錐里裝沙子,然后倒入空圓柱中,看看幾次可以裝滿。各小組分頭操作,之后交流圓柱和圓錐之間的關系。結果答案層出不窮:有的學生說:“我們將空圓錐里裝滿沙子,然后倒入空圓柱中,三次正好裝滿,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有的學生說:“我們認為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四分之一。”還有的說:“我們不到三次就將圓柱裝滿了。”老師說:“答案怎么會各不相同呢?老師也來做一做,你們可要仔細觀察啊。”老師將空圓錐里裝滿沙子,倒入空圓柱中,一次,兩次。兩次正好裝滿。“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二分之一?怎么回事呢?難道是書上的結論有錯誤?”學生議論紛紛起來……老師說:“你們說怎么辦?”一位學生說:“老師你的圓柱太大了。我推薦你用這個空圓柱。”結果三次正好倒滿。學生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制造了一個小小的錯誤,故意用了一個大圓柱。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的體積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一兩個關鍵字的改變往往決定了概念的正確與否。精心設計美麗陷阱,誘導學生犯錯,讓學生在錯誤中經歷認知沖突,經歷大起大落。從錯誤的迷茫中走出來的孩子們對這個概念的建立一定會記憶深刻,刻骨銘心。
我們當老師的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希望課堂教學能一帆風順,學生錯誤能越少越好,但這僅僅是我們的愿望。不出錯的教學,不是真正的教學,不出錯的課堂不是真實的課堂。學生的錯誤是他們最樸實的思想、最真實的暴露。忽視了學生的錯誤,就是錯過了最佳的教學契機,錯過了最寶貴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最精彩的動態生成。面對錯誤,讓我們學會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睿智,少一些批評,學會寬容,學會運用,巧妙、合理地處理好 “錯誤”資源,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簡單的錯,不簡單的處理。讓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增效點”,為數學教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郅庭瑾.教會學生思維 [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P202-212.
[3] 鮑琴娟.理想的課堂生成需要什么?.中小學數學[J]北京:中小學數學雜志社,2005,9.
[4] 李新.小學幾何教學中實驗的常見失誤及對策.中小學數學[J]北京:中小學數學雜志社,2005,3.
[5] 徐恒祥.“差錯”也是一種資源. 小學各科教與學[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6,3.
[6] 周進光. “錯誤”也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小學數學教育[J]遼寧:小學數學教育編輯部,2006,9.
[7] 彭建敏.讓錯誤成為學生前進的“墊腳石”.小學教學參考[J]廣西:小學教學參考編輯部,2007,1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