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師用書 > 小學語文教師用書 >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師用書 > 正文
2010-09-17 15:38:59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語文
《囚歌》教學指導
〖課文分析〗
《囚歌》是1942年11月,葉挺在重慶囚室中寫下的。被后人廣為傳誦。本詩表明他為了堅持真理,維護信仰的尊嚴,寧愿“坐穿牢底”而決不乞求“由狗洞子里”爬出來獲得“自由”的決心。充分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堅持真理,堅貞不屈的氣節。
全文共有三個小節,第一節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者威逼利誘的卑劣手段和丑惡的嘴臉。頭兩句,用對比的方法,揭露了反動派的倒行逆施。“人”指的是革命者、真正的人。“為人進出的門”指的是革命者和真正的人所走的門。敵人對真正的人―――革命者,牢門緊鎖。“狗”指的是革命隊伍里的叛徒。“為狗爬出的洞”是指讓叛徒走出牢房,只要他出賣革命,就給他所謂的“自由”。“一個聲音”,指國民黨反動派的卑鄙無恥的威逼利誘。他們以“自由”為誘餌,妄圖使革命者放棄真理,背叛革命。
第二節告訴人們:并不是“我”不愛自由,但“我”希望的是真正的自由,而決不是跪在敵人面前出賣靈魂換取的所謂自由。充分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堅持真理,堅貞不屈的氣節。
第三節寫了作者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地下的烈火”,比喻人民革命的熊熊烈火,還表現了作者的革命必勝的信念。“活棺材”指監牢,指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永生”,永遠存在,課文指永存不滅的意思,抒發作者決心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身的壯志豪情。
〖要點提示〗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感受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詩歌的內容。重點分析詩人在“爬出來”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兩者中的選擇,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內涵。
〖教學建議〗
1.課文的年代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可創設情境設疑導課。據史料記載,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有兩千多萬的革命烈士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革命英雄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有的革命同志不幸被捕,很多同志在敵人暗無天日的監獄中終日忍受著嚴刑拷打,殘酷迫害,他們吃的是霉米飯,睡的是稻草,但是他們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向敵人投降。啟發學生體會葉挺將軍在獄中寫的《囚歌》是一首什么樣的歌。
2.教學中,引導學生讀通讀順詩歌,整體感受課文內容。重點理解詩句,體會感情。采用多種方法鼓勵自讀感悟:在敵人監獄中的革命者面臨兩種選擇,要么做 “人”,堅持自己的革命信念,把牢底坐穿,要么當“狗”,從狗洞里爬出,當叛徒向敵人屈膝投降。詩人選擇了前者。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獻身的壯志豪情。
�。�.在理解兩個“自由”時,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葉挺將軍的革命立場。詩人情緒飽滿,氣節凜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出《囚歌》是表現革命者的正氣歌。
4.鼓勵學生課后收集革命詩歌,讀一讀,體會表達的感情,并摘錄下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