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規矩培養孩子優良習慣
來源:濟南奧數網 2011-01-14 10:59:44

蘭蘭讀小學三年級,是個特別好動的女孩。上課說閑話做小動作,影響了班級紀律,同桌的家長堅決要求老師換座位。回家做作業也不專心,老是邊玩玩具邊吃零食邊做,其他同學在吃晚飯前就能完成的作業,她每天拖拖拉拉到晚上十點還做不完,因此第二天到學校經常不能正常交作業。如此的學習態度,成績自然也是一塌糊涂,才小學三年級,語數外門門都是紅燈高掛。蘭蘭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各自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頗有成就,就是對自己的女兒教育毫無辦法,眼看著女兒的學習成績實在不像樣,媽媽急得夜不成寐,于是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了工作室,希望能幫助改善女兒的多動行為。
蘭蘭一進入工作室,就到處東翻西摸,看到自己喜歡的飲料也隨手拿起就準備喝,一點也不怕生,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對媽媽“在別人那里要有禮貌”的勸告,也是充耳不聞。甚至在媽媽上前奪下飲料時,還蠻橫地推了媽媽一把,依舊我行我素地打開飲料瓶蓋,自說自話地喝了起來。奇怪的是,媽媽對女兒這一明顯的不當行為,也只是無奈地搖了搖頭,并沒有進一步的阻止行動。
蘭蘭上小學以前是由奶奶帶大的,爸爸媽媽忙于自己的事業,把孩子托付給了老人,奶奶對這個小孫女是百依百順,蘭蘭從小就任性、霸道,還特別地頑皮好動,家中誰也管不住她。上小學后,在學校中的表現也非常散漫。按理學校的老師應該對蘭蘭的不良行為進行教育,但由于媽媽也非常寵愛女兒,擔心任性的女兒在學校受委屈,就通過關系跟老師打招呼,所以老師對蘭蘭也是特別地寬容,蘭蘭在學校也沒有受到應有的管教。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而社會化最初從家庭教育開始。家長需要在家庭中制定明確的行為規則,讓家中所有成員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且遵照執行。孩子需要學習遵從家庭行為規范,而且在實踐中學習到承擔不遵守的行為后果,即所謂的“做規矩”。而開始對孩子“做規矩”的最好時機是在三歲以前。
顯然,蘭蘭因家長的過于寵愛而沒有從小建立起自我約束和行為規矩,她在進入學校學習后,又因為媽媽與老師的特殊關系而失去了“做規矩”的機會。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約束自己的行為,戰勝惰性,克服困難;而蘭蘭沒有學會自我約束,也沒有遵守學校規則的意識,又缺乏老師和家長必要的管教,自然不會有努力學習的動力。
因此,做好規矩才能培養孩子優良習慣。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