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課前日記,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在學習新課前,教師提前告訴學生下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讓他們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具體實例,采用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將生活中實例寫到數學日記中,并應用到學習內容中。
如:學習統計前,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調查活動,有的測量自己組內每位同學的身高,有的調查校內教師中男女教師各幾人,有的到附近菜場詢問某類蔬菜價格,還有的去測量某個同學跳遠的若干次成績等等。教師讓他們把自己活動的過程和搜集的數據記錄下來,寫成日記形式,不僅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而且讓他們明白數學是從生活中來的。
2、寫課堂日記,理解生活中的數學。
有了課前的“預熱”,課堂上的數學信息就顯得生活化、多樣化,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將一個個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運用數學模式解決、解釋生活問題的現象。其中實際問題的數學化過程主要通過建模來完成,建模是一種技術,一種方法,一種觀念。從數學的角度,對所需研究的問題作一個模擬,舍去無關因素,保留數學關系,以形成某種數學結構,這種結構在小學階段可以采用圖、表或關系式表示。
如:對課堂上簡便計算的方法,進行一題多解的趣題妙題解答后記錄下自己的和別人的方法,可以開闊自己的思維視野,通過寫下別人的方法使自己得到啟發,為下一步的應用打好基礎。
3.寫課后日記,運用數學到生活中的”。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模型后,關鍵看學生能否運用這些模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模型去解決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教師有意識的采用應用性廣、操作性強的練習,使他們的知識學以致用。
如:學了面積計算后,讓學生自行設計自家客廳或廚房等一個房間裝修,其中涉及需多少地磚、多少墻紙、采用哪些規格,怎樣的圖案為既漂亮又省錢等實際問題。又如學了統計后,對自己所調查的信息用統計圖或統計表表示出來,并從中可以看出一個什么問題,提出哪些建議?再如學了年月日知識后,讓他們制作一張2001—2010中任一年的年歷表,并采用激勵方法,如評比“最暢銷年歷”活動,這樣既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將美術、寫字各科的知識得到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