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助長”不如自然成長
來源:奧數網原創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1-04-19 22:35:16

有一個古代故事說,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慢,就一棵棵往上給拔起一點兒,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故事。那個急于求成的農夫因為違反了禾苗生長的自然規律,結果一無所獲。在現實生活中,還會有這樣類似的“農夫”嗎?有,肯定有!
現在的爸爸媽媽們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上學了,自己家的孩子還在幼兒園里過著整天吃吃玩玩的快樂日子,覺得是白白浪費時間。況且幼兒園的收費太高,還不如早點兒上學,于是,每年都會有一些家長想盡各種辦法讓年齡還小的孩子上一年級。等到孩子在課堂上不能安靜地聽課,老師的話不能理解,學習根本跟不上,家長又陪著受罪時,年輕的父母方知太操之過急了。
曾有人對國內100名低齡入學的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對上課、做作業感興趣的僅占18%;在班上成績好的占2%;成績不理想的卻占56%。學齡前兒童由于大腦的自我抑制機能不夠強,調節、抑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差,很難堅持40分鐘一節課以及課后繁重的學習壓力。所以,作為家長不要過早地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要重視孩子心理的成長,盲目地讓孩子提早入學,只能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經常受到傷害。“揠苗助長”是不會有收獲的,讓我們的孩子在自然中幸福成長吧!
韓國寶寶姜慧敏在一個半月的時候來到了中國,現在已經快兩歲了。爸爸在一所國際學校教跆拳道,媽媽除了每周三天教語言外,絕大部分時間都陪伴在女兒身邊。在韓國的傳統家庭中帶孩子主要是母親的職責,通常小孩子會在母親身邊長到四五歲才上幼兒園。母女在家時,會像朋友一樣一起玩,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就教慧敏如何與別人相處。
與中國的父母不同,慧敏的爸爸媽媽并不急于讓自己的寶寶學習某項特長,而是給寶寶一個非常寬松的環境,讓她自然地成長。他們認為善于發現孩子長處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慧敏的最大特點是很自我,這和父母不給她束縛有很大關系。高興的時候慧敏會唱歌,有時候還會學爸爸的樣子打跆拳道。盡管慧敏的爸爸媽媽的房子不大,但是他們還是為寶寶布置了一個小天地。在父母的呵護下和小朋友的友愛中,小慧敏的童年生活過得多姿多彩。
在兒子六歲的時候,馬女士一家有機會在美國待了一年。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憶,尤其是兒子上學的經歷,使馬女士對美國的教育有了親身的體會。
馬女士在美國的住處附近有一家公立學校,附設有幼兒班。在填了一些表格之后,兒子馬上被安排到班上去。一位老師帶他們去熟悉校園:這里是吃午飯的地方,這里是爸爸媽媽來接送的地方,這里是玩的地方……兒子不斷地點頭,這些地方顯然都是他很需要了解的。
回到班上后,老師告訴馬女士,她可以走了。不過老師還是蹲下身來,征求馬女士兒子的意見:“你愿意自己留下嗎?媽媽離開可以嗎?”直到孩子確認他愿意獨自留下。
接下來的日子里,馬女士擔心的事情一件也沒有發生。比如不懂英語的兒子會不會不愿意上幼兒園?老師會不會讓他惡補英語?他會不會沒有朋友……可馬女士非常奇怪,兒子天天都是高興地上幼兒園,開心地回家。 見了老師,問起兒子的情況,老師總是說他very smart(很聰明)或者alert(機靈),沒有任何問題。老師只給過馬女士一張兒子同班小朋友的名單,囑咐馬女士幫助兒子記住其他小朋友的名字。學習記住別人的名字,在美國老師看來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久,馬女士被邀請參加孩子的郊游活動,那次是到海邊去玩。馬女士留意到,老師并沒把兒子看成是特別需要照顧的孩子。事實上,老師在做游戲的時候,從來也沒有要求所有孩子都跟著來,總有好些小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許就是這種寬容的教育方法,令每個孩子都覺得很自在,連一句英語都聽不懂的兒子,也絲毫沒有覺得自己跟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再接下去,兒子不知不覺開始能聽會說英語了,又上了小學一年級。可是孩子的書包總是空空的(書、本子、筆、紙,全部都是學校免費提供,不用帶回家里來),幾乎沒有家庭作業。老師偶爾會給兒子帶回來一些報紙,讓他找“D”開頭的詞,或者找廣告。孩子還可以在學校的圖書室借一本書回家看,什么時候看完都行,還了又可以再借。每本書后還附有小冊子,孩子們看完書后可以把感受寫在上面,畫畫也行,而且還可以看到別的小朋友看完這本書后寫下的話。
那都是些非常有趣又很具創意的讀物,比如:有一本書,叫做《假如我是動物園的管理者》,書上說,假如我是動物園的管理者,我不會讓我的動物園和其他的動物園一樣,養著獅子呀老虎呀,我要去找一些奇特的動物——我要找到一種動物,它的脖子很長很長,一口食物吃下去,三個月才能到胃。真是奇特的想象!連馬女士都愛上讀這些書了。兒子更是樂此不疲,不知不覺就養成了喜歡讀書的好習慣。
通過兒子在美國學習這一年,馬女士發現了美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不強迫孩子學習,不強迫孩子讀書,也不強迫孩子學習規矩。很自然地,孩子一天一天地成長,終于有一天會看書了,會書寫了,會守規矩了。不知不覺地,孩子喜歡上了學校,喜歡上了閱讀,喜歡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教育不急功近利,卻能夠讓孩子踏踏實實、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如果讓我們的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可以嗎?不可以,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環境。即使我們知道這種方法很好,可以讓孩子自然成長,自然學習,但是我們卻不敢這樣教育。然而,我們采取的教育卻事倍功半,原因是我們違背了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