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天敵:粗心
來源:奧數網整理 文章作者:奧數網 2011-06-14 14:14:39

粗心,是孩子的通病,低年級學生尤為突出。同樣的粗心但究其原因卻因人而異。不少學生也常常講自己考試成績不佳歸結為自己的粗心,并信誓旦旦地保證下次不會再犯,可是下次依然如故。這種低層次錯誤高頻次、大面積產生的原因果真是因為“粗心”么?這種所謂的粗心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呢?經過細致地分析和研究,所謂“粗心”的實質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弱化。
隨著大眾傳媒的飛速發展和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空前豐富,社會文化呈現多元的態勢,大眾傳媒文化和網絡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日趨強化,家庭、學校文化的影響呈削弱態勢,青少年學生的閱讀趨向也日益快餐化、娛樂化、淺層化,思辨型字符文化在學生閱讀結構中的絕對主導地位日益下降,追求感官滿足的視聽文化開始占主導地位。學生閱讀取向和閱讀結構發生的這種深刻變化,導致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明顯弱化,具體表現有如下幾點:
一、閱讀心態浮躁。
人的閱讀取向是由學習性閱讀、審美性閱讀、愛好性閱讀和娛樂消遣性閱讀構成的綜合體。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閱讀取向的側重各不相同,閱讀取向側重的不同對閱讀內容、性質、類型的選擇側重也不一樣。青少年學生的閱讀趨向應該側重于學習性閱讀和審美性閱讀,應該多選擇知識性、綜合性書刊和文學名著的雅文化類作品。這類書刊的閱讀要有寧靜的心態和思辨的習慣。由于青少年學生的閱讀趨向側重于娛樂消遣類型,這類閱讀內容上呈明顯的淺層化、卡通化特點,閱讀過程中無須進行深入地思考,再加上視聽內容的快節奏化,大量跳躍態勢信息的刺激,使得學生的信息處理中樞――大腦經常處于一種閃動的狀態,從而導致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沒有習慣也沒有耐心細致、認真地進行文字閱讀,因而出現所謂的“粗心”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信息處理能力退化。
大家都知道,蝙蝠由于長期生活在黑暗中,以至視覺功能消失;人類由于食物過于精細,以至咀嚼功能明顯退化,人類的認知能力也會由于結構的變化而導致能力的弱化。心理語言學認為,閱讀是一個信息加工的心理過程,讀者通過視覺的主動探索,經過感知、體悟、理解、想象和創新等環節,將進入人的感知世界的文字符號進行解碼,轉化為意義信息。這個信息處理過程必須依托發達的搜索、篩選、加工等信息處理技能,一旦此種技能受到削弱,信息處理的質量就會下降甚至出現嚴重的錯誤。由于閱讀結構呈現明顯的淺層化、卡通化趨向,學生的自主閱讀過多依賴感性認知手段,只求粗闊的勾勒,以獲取視聽上的刺激和感官上的愉悅,分析、思考、篩選、創新等理性認知手段經常處于閑置狀態,長此而往導致這些理性認知手段對信息的敏感度和處理能力明顯下降,無法迅捷、準確的解析文本中隱含的內在信息,導致誤判漏判屢屢發生。
三、思維品質下降。
側重于娛樂消遣類型的閱讀趨向,對青少年學生思維發展最深刻的影響是導致思維品質的下降。以文字為核心的閱讀結構,造就了人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高度發達思維模式,這種模式是準確解碼文本信息的最佳模式。以網絡文化和影視文化為核心的消遣性閱讀結構中的大量星系高度圖像化,誘導青少年學生放棄思考、追問等理性的思維方式而選擇“看”的思維方式來認知世界,思維品質明顯下降。思維品質的下降。不可避免地帶來認知的淺層化和誤判的高頻化。
由此看來對學生反復出現低級錯誤的現象,我們決不能簡單地歸因為“粗心”,要透過所謂“粗心”的表象,深刻的分析背后隱含的閱讀能力的弱化這一本質。要想有效的消除學生的所謂“粗心”反復出現的毛病,就必須從引導學生改變閱讀取向,調整閱讀結構,倡導回歸文字閱讀,確立學習性和審美性的閱讀取向,消除浮躁的閱讀心態,不但用“看”這種感性的思維方式認知,更要用“想”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認知,努力提升閱讀和思維的品質,這樣“粗心”才會真正的消失。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去觀察、去思考周圍的世界。而最關鍵的就是,當孩子自得其樂的時候,請別去打擾他。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