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調查:高額擇校費讓家長抓狂
來源:互聯網 2011-06-29 11:07:46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難以根本遏制“小升初”的擇校現象。沒有公開的“小升初”的統一考試,地下擇校現象便愈演愈烈,學校、家長、培訓機構甚至教師,都成了這場博弈的主角,亦成為推動這場擇校風潮的中堅力量。而在此“洪流”中,“重點中學”、“高額擇校費”已經成為家長的一塊心病。
“擇校”、“擇校費”、“捐資助學”……對于孩子已經上學或準備上學的絕大多數家長來說,應該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小升初”的時節,和往年一樣,它又早早地引發了新一輪的家長和學生的關注、迷茫甚至恐慌。就像有人說的那樣:考碩士比考博士難,中考比高考難,小升初最難!
為什么小升初最難?從本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七八月開學前,還有不少家長在為孩子“在哪兒讀書、怎么去讀”而抓狂。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考精力、考財力、考毅力
如今,在許多地區,“小升初”儼然成為一個競爭激烈的競技場,西安也不例外。盡管現在小升初早已告別“統考時代”,但學生、家長們還要面臨競爭更加殘酷的“考試”。不僅僅小學生們備戰得苦不堪言,它更同時考驗著家長的權力、財力、腦力和精力。
面對各家幾乎清一色的獨生子女,家長們都意見一致地認為,只要上了省重點中學,無疑就等于一只腳邁進了省重點的高中,那么重點大學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才義無反顧地朝著這條“重點”的道路一路狂奔。沒人敢拿自家的孩子做實驗田,唯恐落后于他人,你走他走我也走,于是托門子找關系、買“學區房”、為孩子報讀各種培訓班、找家教輔導……有門路的家長長袖善舞,孩子可能省點力氣;沒有門路的家長則拉著孩子在考證、培訓的路上,辛酸不已。
王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她早早地就開始籌劃孩子在哪里上中學的事兒,因為孩子品學兼優,王女士的這條擇校路走得還不算辛苦。她告訴記者:“我孩子是成績拔尖的學生,因為他的班主任和重點中學的領導之間有私下的聯絡,所以他們班好幾個學習好的學生也是這樣介紹過去的。到時候直接參加重點中學的考試,然后交一定的擇校費就可以進去的。我的孩子是這樣(擇校)的。”
這是針對于優秀生源,在升學指標和名牌的盛名下,各大學校也開展著招生大戰。據了解,西安市共有63所重點中學,其中,省級重點中學31所,市級重點中學32所。而其中西安高新一中、西工大附中、陜師大附中、交大附中、西鐵一中被公認為其中最頂尖的五大名校。圍繞著這五大名校,各種各樣的招生大戰常年不衰,其中最常用的是被各界所痛斥的“奧數班”。
“奧數”是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簡稱,因為是競賽數學,涉及到許多實際應用的問題,如計數、圖論、邏輯、抽屜原理等。解決這類問題,一般都需要對實際問題的數學意義進行分析、歸納,把實際問題抽象成為數學問題,然后用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
本來是少數數學天才才能掌握的知識,卻被用作當下各種各樣的升學擇校的重要渠道,于是乎各種各樣的奧數、奧語、英語等補習班應運而生。私下里各大名校也與這些補習班達成某種利益協議,一邊是以補習輔導為名為各大名校吸引優秀生源,一邊為各大名校收取高昂的擇校費開辟方便之門。由此產生了一條畸型的利益鏈條,而各個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則“心甘情愿”地被加入這個利益鏈。在目前全民奧數的背景下,西安也不能幸免,奧數考試目前已經成為“小升初”的一個重要的角色。
李先生的孩子成績不是很好,所以參加了很多外面的奧數補習班,為什么要參加這種補習班,李先生這樣解釋:“這種補習班通常會與一些重點中學合作,最后會出題考試,然后通過這種方式招收學生,再交不少的擇校費,才能上到這所重點中學。如果你的孩子成績差點,交的擇校費會更高。我當時去看那張單子,2萬元到8萬元不等,可能也跟考試成績有關吧。太差的學生就是交錢,重點中學也不收的。”
“條子”可能不硬、學區房不一定靠譜,大多數家長還是篤信,小升初最關鍵的是“硬實力”。春蕾杯、迎春杯、英語口語、奧數、奧語,甚至比較冷門的圍棋、象棋等特長,考驗著孩子的實力,也考驗著家長信息的準確度。不少家長們通過教育論壇、QQ群、見面交流,分享著培訓、考試、“占坑”等種種信息。困難重重的一道道關卡,讓“小升初”的家長、孩子們苦不堪言,這與素質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在負重前行的路上,他們不由地質疑起“虛假的減負”。
為什么要擇校?
擇校的因素和需求有很多,有些家長是因為想追求一個好初中,將來孩子上重點高中的可能性會更大。有的家長擇校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不讓自己和孩子在同事或周圍人面前“掉價”。有的家長擇校是從孩子個性特長出發,讓孩子接受更適合孩子成長的一種教育方式。而基于后者的想法的人只占擇校人群中很少部分。
從客觀上說,擇校現象一方面反映了優質教育資源或熱點初中數量匱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
1997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就近入學。同年頒布的《國家教委關于規范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行為的若干原則意見》規定,“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地(市)政府嚴格審批,只允許少數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含初中部)在近期內招收‘擇校生’。這些學校仍為公辦學校,招收‘擇校生’的收入為國家所有。”
在該文件中,原國家教委就在《關于規范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行為的若干原則意見》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不設重點校、重點班、快慢班,除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教改試(實)驗班外,一般不設立試(實)驗班。
那么按照國家義務教育政策,“小升初”應該是就近上學,不存在什么競爭壓力。而現狀是西安乃至全國的擇校愈演愈烈,而且行情看漲。家長為什么想盡辦法擇校呢?這和學校的排名是有著直接關系的,全市的重點初中有排名,各區的初中也有排名,家長們于是就往排名靠前的重點學校去擠。
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一方面教育部門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均衡發展,讓孩子們享受公平的教育機會;但另一方面學校又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正因為有通過對學生考試成績排名進而對學校排名,才導致學校未能真正均衡發展。在這種狀況下,有的學校越來越好,有的學校越來越差,因而擇校風愈演愈烈。
如此引發的教育資源不均,成為了引發瘋狂擇校的根源。西安某小學于校長告訴記者:“普通中學聲望不高,導致學生資源良莠不齊,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學校軟環境和硬環境遲遲上不去,從而惡性循環,普通中學的教育資源就越來越比不上重點中學。家長看到這一面,既然家里又有這個條件擇校,擇校就必然會產生甚至愈演愈烈。其次,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這一問題已經是多年來留下的詬病,政府遲遲拿不出一針見血的方案,家長也會逐漸不信任政府,寧愿冒風險去自己解決,擇校問題就成了社會普遍問題。”
既然有了擇校的途徑,自然就有擇校的行為產生。國家越是不允許,背地里越是滋生更復雜、更多的擇校問題,學校、家長、培訓機構甚至教師,都成了這場博弈的主角,亦成為推動這場擇校風潮的中堅力量。而在此“洪流”中,家長、學校與各培訓機構竟是出奇地一致,真個就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對此,西安某重點中學班主任張老師也有自己的見解。“據我了解的擇校,在西安普遍呈兩種情況。一種是重點中學到小學去找班主任,讓他來介紹‘有實力’的學生,招收以后可以拿回扣。第二種方式是參加補習班進行非正式招生。這些途徑現在學生家長普遍也都是知道的。這里面的‘油水’太大,也導致重點中學自己想要進行招生,他們把優秀學生都找了一部分了,剩下的再通過收費進來,對于學校都是自愿這么做的。所以政府不管出臺什么政策,學校只要愿意招生,家長肯定蜂擁而至,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擇校問題才會年年被提出來。”
既然學校有排名,家長必然會去擇校,教育部所謂的就近入學也就成為了一紙空談。雖然明令禁止,但這樣的機制卻仍然在各種名號的掩飾之下激烈地運轉著。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和家長們不為“小升初”擔憂,以現在的情況看來,是一個辛苦而又漫長的過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