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制度公平:取消奧數加分只是第一步
來源:互聯網 2011-06-29 11:09:31

省教育廳稱,嚴禁學校將各類學科競賽成績或奧賽成績作為編班、轉學和升學的依據,嚴禁將奧賽等非課標內容列入考試內容。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接受采訪時透露,廣東版高考加分政策預計最快本月內出臺,“總的原則是,廣東高考的加分政策將大幅度減少加分項目,大幅度減少加分的分值,更趨于公平”(昨日《南方日報》)。
這些年興起的“奧數熱”,源于本地的“小升初”考試,一些學校(特別是名校)為選拔方便,在試題中加入超出小學階段數學科難度的題目。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名校,為小孩報各種校內外的輔導班。但也有意見認為,某些輔導機構為了賺錢,人為夸大“奧數”的重要性。實際上,廣州市招生辦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廣州中考從來就沒有奧數加分政策。
有學生家長表示,學奧數是為了“不讓孩子吃虧”,一些輔導機構也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來做宣傳語。當然,在我們這個教育資源極不平衡的國家,這幾句話的確切說法應該是:不讓“有資源、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吃虧,或者,不讓“城市”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于貧困家庭、偏遠地區的孩子來講,問題不在上沒上奧數班,而是有沒有錢繼續學業。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芬蘭現象》(TheFinlandPhenom-enon),講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位教育學教授,抱著各種疑惑到芬蘭,研究那里為什么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結論之一便是教育平等,在芬蘭任何地方任何學校,無論學生背景如何,都可以得到相同質量的教育。另一個啟示是,基礎教育的不平等與其他方面的不平等是聯系在一起的。比如,學區好的房子就賣得貴。你看廣州還不是一樣,越秀區的房子賣得最貴,誰說跟越秀區有全市最多最好的中小學沒有關系呢?
教育也是要講價值觀的,教育學中有個觀點,也就是“去教育”,簡單地說,我們總以為要教小孩怎么行善,講公平正義的概念,但是不反省教育體制本身的種種特權、偏見與歧視,是不行的。把奧數與升學考試加分聯系在一起,就把教育變成了一種消費,家長把奧數當作一種投資。但正如藥家鑫的例子昭示的,彈鋼琴的孩子也可能成為殺人犯,數學好的孩子不一定今后就會成為大孝子。
當然,取消奧數和其他競賽性加分,并不意味著考試制度或者教育制度就公平了,對那些依然在中考、高考加分名單上的項目,比如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仍有可能受關系或金錢的影響,一些家長擔憂,這些評選尺度過于松動的加分項目,其公平性還不如實打實的奧數加分。這話不無道理。減少加分項目,只是建設幸福教育觀的第一步,實現教育公平,還有賴整個社會環境的改善。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