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陪讀”改為“培養”
來源:奧數網整理 文章作者:奧數網 2011-07-07 08:20:26

有不少家長特別是小學生的家長,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來檢查和輔導孩子的學習,這對孩子的學習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也有助于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和與孩子的溝通。這本是很好的現象。但如果孩子的學習你都替他操心到,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就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從幼兒園、小學,直到中學,父母陪讀已經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社會常態。在家長的陪讀下,孩子就能迅速、高效、自覺地完成作業嗎?就能不負家長希望取得優秀的成績嗎?
案例一:武漢小何,小學四年級,男。作業拖拉,沒有大人在場,作業可以做到晚上十一二點鐘都還不能完成。家長因此不得不每天陪著、守著,不停地催促、呵斥、責罵才能保證其完成作業。
案例二:上海李××,小學四年級,女。自幼開始學習小提琴,因年齡小,父親送且陪練,常常是老師講了父親下來再講,并在其拉琴時加以提示。父親說該怎么拉了,孩子便怎么拉,慢慢地,孩子拉到某一個地方,即使會,也會停著等父親的提示,再接著照此做。上小學后,這種情況遷移到學習上,父親輔導孩子做作業,到某一個題上,要父親提示該做什么了、怎么做,孩子才會做。
陪讀現象的出現與家長的教養方式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方面,家長出于過分關注和不放心而看著孩子做作業;另一方面是忽視對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一段時間后,孩子把家長陪著學習作為學習的條件,一旦家長沒有陪著學習,孩子就不學習;家長看到孩子不自覺、拖拉,只有繼續監督、陪伴,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很多孩子開始上小學了,下午回來做功課,爸爸、媽媽、奶奶都在邊上看著,一會兒提醒“哎呀,這里少寫了一個點”,一會兒贊揚:“這里寫得不錯”。
過分的關注讓孩子感到緊張和壓力,一點點問題立刻被放大;即時的提醒讓孩子不能自己思考和發現問題,讓孩子習慣有人提示。
還有個孩子,班上要辦一個展板,老師布置了回家準備一幅作品。媽媽說:“你畫得太簡單了,選不上的。來,媽媽給你選一幅圖,你照著畫。”這幅作品從構思到成形都不是孩子的,即使選上了,孩子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嗎?
家長過于追求完美,寧愿自己辛苦孩子也不能出錯。這相當于孩子的努力被父母否定,從而失去自信。另外,孩子失去了從簡單到復雜、從粗糙到精細、從慢到快的成長過程,也就失去了從錯誤中學習經驗、總結教訓的機會。
家長的信任和期望是孩子成長的最好助動力,孩子在成長中很多事是逐漸學會的,家長的心不要太急切。學習始終是孩子自己的事,要靠自己努力,家長應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變“陪讀”為“培養”,通過啟發、引導和鼓勵,創造一個使孩子自主學習的良好心理環境,逐步地轉變孩子的學習態度。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勵孩子的學習動機
家長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經常啟發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了內在的動機,孩子才能有主動學習、積極學習的動力。小學是對未來充滿理想的時期,中學是立志的時期,理想和志向都會成為強大的動力驅動孩子的學習。只有充滿內在的動力,孩子才可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孩子想當科學家、醫生等,和學習有直接的關系;而有的孩子只是喜歡玩,像玩電腦、車、泥巴、恐龍、動物等,看起來和學習沒有直接的關系。家長要從孩子喜歡的事物人手,引導孩子和學習聯系起來。如果孩子開始著迷于恐龍,那么你可以帶他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臨睡前講有關恐龍的故事,或利用一些玩具和音樂,玩一些與之相關的游戲。或許對恐龍的愛好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孩子借此將學會查閱字典和百科全書以及使用因特網。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對汽車感興趣,也許你可以和他一起去探尋汽車發展的歷史、汽車的機械構造、各種汽車的特點,想象未來的汽車,也許這個興趣愛好可以發展成為一個偉大的志向,從而有利于孩子的發展。做家庭作業時,可以從孩子喜歡的科目入手,從易到難,讓孩子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產生成功感和愉悅感,逐漸將學習看成是愉快的事情。當然,家長也要不斷學習,接受新的資訊,這樣才能隨著孩子的成長,和孩子有交流的語言。
培養孩子負起對學習的責任
清晨,孩子的鬧鐘響了,父母沒聽見孩子的動靜,他很困,實在想多睡一會兒,哪怕幾分鐘。母親著急,便進去將孩子叫醒。如此,一次、兩次、三次,孩子已經養成的習慣被破壞了。他再也不上鬧鐘開關,反正母親會將他叫醒。那段時間,孩子反而經常遲到,受到老師的批評。其實,孩子遲到了,第二天自己也會提前起床的,父母過多的關照,反而使孩子有了依賴,削減了他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責任心。父母盯著孩子做作業,幫他檢查,考了100分給獎金,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給父母學的。因此,要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首先,觀念上要意識到,學習是為自己帶來好處,讓自己有知識、有文化,更優秀。從行為上,要培養孩子從學會自己收拾書包、準備文具開始,到主動地自己完成預習、復習、作業和檢查作業等,培養起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的態度。
陪讀現象反映出的拖拉、依賴、不能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歸根到底是自主能力差、不自信的結果。既然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幫助孩子矯正。從孩子能做的事開始,讓他在規定時間完成,完成就給予鼓勵(精神為主,也可有一點物質)。然后把這種積極性遷移到學習上,從某一科目某一類題開始,在規定時間完成,加以表揚。孩子所用的時間一天比一天短,自身也能體驗到努力的成功。孩子成功完成改變的要求,可以打分,或發一個特別的東西(五星、綠葉等等),積累到多少,可以換取看一次喜歡的動畫片、吃一次喜歡的東西、全家出去郊游一次等活動。
陪讀并非小事,它陪掉了孩子的自信、自主、自立和自理能力,也陪掉了孩子應承擔的對自己的生活、學業的一份責任。因此,把陪讀變為培養是做家長的必須要做的事情。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