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期中試題 > 期中語文 > 五年級語文期中下冊 > 正文
2011-07-21 16:11:31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期中測試題(一)
一、看拼音,填字詞。(8%)
zī rùn bǎo lěi biān cè jiāng diàn
fù bù xié tiáo shén yùn huǎng chán
二、選擇題。(6%)
1.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
① 扁(piān)舟 正(zhēng)月 教誨(huì)② 耕耘(yún) 蒼勁(jìn) 云錦(jǐn)
③ 棲(qī)息 遲鈍(dùn) 剎(shà)那間 ④ 妥(tuǒ)帖 救濟(jì)嗚咽(wū yàn)
2.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① 波翻浪涌 大霧彌漫 樹影婆娑 迫不急待 ② 終身難忘 恭恭敬敬 引人入勝 猶豫不決
③ 滿載而歸 指手畫腳 繪聲繪色 兇相畢露 ④ 名副其實 鼓鼓囊囊 驚嘆不己 震撼人心
3.都是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是:( )
① 自相矛盾 八仙過海 葉公好龍 ② 畫龍點睛 紙上談兵 畫蛇添足
③ 刻舟求劍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④ 濫竽充數 開天辟地 三顧茅廬
4.搭配錯誤的一組是:( )
①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②法國——法布爾——《昆蟲記》
③唐代——賈島——《題李凝幽居》 ④清代——袁枚——《題秋江獨釣圖》
三、積累運用。(16%)
1.在橫線上依次填上適當的成語、歇后語、諺語:3%
⑴“ ”一個人不經過長期的教育和培養,是不會具有成就大事的才能的。
⑵小小的生日賀卡,傳遞著遠方朋友親切的問候,真所謂“ ”。
⑶“ ”這些演員們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次傷,才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啊!
2.選擇關聯詞:(雖然……但是…… 如果……就…… 即使……也…… 無論……都……)2%
⑴根本一壞,( )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 )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⑵( )父母對法布爾百般阻撓,( )法布爾仍然癡迷于他的昆蟲世界。
3.按要求默寫詩句:4%
⑴默寫一句帶有“風”的詩句:“ , ”
⑵古人說“詩中有畫”,請默寫出這樣的詩句:“ , ”
⑶《所見》:“ , 。 , 。”
4.趙友蘭有道數學題做不出,請教班長郭巧玲,郭巧玲讓她先看例題,再好好想想。根據以上情境,想象一下她們會說些什么。3%
趙友蘭:
郭巧玲:
5.京劇《紅燈記》中,共產黨員李玉和唱道:“……困倦時留神門戶防野狗……”,弦外之音是暗示鐵梅: 2%
6.開學至今,我國發生的大事可不少,請寫出其中的一件,注意:要用上一個成語哦。2%
四、按課文內容填空。(21%)
1.青山說: ,飽覽 , !綠水說: ,奔向 , !(《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2.蟬兒的肚子在不斷地顫動著,每顫動一次,身上的顏色就 地變化一次,漸漸地變成了 ,變成了 。翅膀上出現了 , ,蟬觸角也顯現出一道道 。(《金蟬脫殼》)
3.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智慧的 。” 可見觀察是極其重要的。課文《變色龍》的作者經過仔細觀察,發現變色龍具有 、
等特點。
4.最近,我們學習了三則成語故事、三則伊索寓言,其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一篇是《 》,因為我明白了 。
5.人們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 ”。這個詞源自詩句“ , 。”
6.“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 ”,這是我國人民教育家 的名言,他對我們提出了“每天四問”的要求,即:問健康、問學問、問工作、 。
7.我們要學會隨時使用工具書,如閱讀時經常會碰到“攔路虎”,即碰到 ,這時,可以向《 》請教。本學期我們還要掌握 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閱讀。(3%+7%+14%)
(一)行人與梧桐樹(選自《伊索寓言》)
夏季中午時候,十分炎熱,頭頂烈日的幾個行人疲倦極了,看見一棵梧桐樹,便走到樹底下,躺在樹蔭下休息。他們仰望著闊大的樹葉,彼此大發議論:“這樹不能結果,對人沒有什么好處。”樹回答說:“不知好歹的人們!你們現在正享受著我的恩惠,還說我是不結果的無用之樹。”
這是說, 。
伊索寓言的結尾,大都用精辟的話點明寓意。你能給上文補個恰當的結尾,揭示寓意嗎?
(二)在大海中永生(節選)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銀色的專機離開北京西郊機場,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緩緩地繞飛一周,然后穿過云層,飛向祖國遼闊的大海。機艙里安放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爺爺的骨灰。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帶領人民書寫中華民族嶄新歷史的偉人,今天將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個篇章。
1.在讀這段話時,語速要 ,讀出 的感情。
2.鄧小平爺爺常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他為了中國人民做了 、 等大事,所以說他是“帶領人民書寫中華民族嶄新歷史的偉人”。
3.聯系全文想一想,鄧小平爺爺的“人生的最后一個篇章”指的是 ,他這么做的原因是 。
(三)做事只有“行”和“不行”,沒有“差不多”
國際先驅導報特派記者孫彥新、白瑞雪發自西昌 62歲的葉培建精力過人。在衛星進場等待發射的50多天里,他總是手里抓著一個不銹鋼茶杯,一會兒出現在測試廠房,一會兒出現在監控室,一會兒又現身會議室。
“事情千頭萬緒,而我們必須萬無一失。”當《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終于“抓住”這位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的總指揮、總設計師時,葉培建剛剛帶領助手們排除了衛星電測中發現的一個小小故障,而前一天夜里,他只休息了3個多小時。
老將領軍探月
葉培建與“嫦娥”的緣分起始于2001年。當時國防科工委找到已經“功成名就”的葉培建,要求他擔任嫦娥一號衛星的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可他并沒有一口答應。“當時手上有兩個大的項目正在進行,工作壓力很大,再加上夫人剛剛去世,心情也不是很好。”葉培建回憶說。
不過,猶豫再三之后,他還是決定出馬:“有一個機會作為深空探測的領軍人物,很難得。”
可機遇往往與挑戰并存。“過去衛星在地球附近飛,只有一個軌道,現在要讓衛星從地球飛到月球,完全是兩個概念。”葉培建說,三年內要設計出一個全新的航天器,步步都是困難。
拿軌道來說,三個軌道如何拼接?“光驗證就進行了三輪。”葉培建介紹說,只有當最后一輪國防科技大學等三家單位分頭計算出來的結果一致時,他們才放心。對葉培建來說,挑戰越大,動力也就越大,畢竟他已不是第一次領略過這樣的艱難。……
除夕10點下班都嫌早
在技術攻關的同時,葉培建還要帶領這個平均年齡只有35歲的團隊完成另一項重任:對各種設備的性能周而復始地檢測。
“對于其他型號出現過的問題,嫦娥一號衛星項目都自動對號,認真舉一反三,絕不輕易地說‘沒有’。”葉培建回憶說,去年嫦娥一號衛星總裝時,他們提出對發動機安裝情況進行復查。結果真發現了問題,消除了一個重大隱患。
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不是天生就有的。除了軍人家庭的熏陶,也跟他瑞士五年的求學經歷有關。1980年,葉培建赴瑞士納沙太爾大學微技術研究所讀博士研究生。“那5年的學習,讓我體會到了瑞士人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敬業精神,做事只有‘行’和‘不行’,沒有‘差不多’”。
在為 嫦娥 奮戰的3年多時間里 葉培建和他的團隊幾乎沒休過一個節假日 有一年除夕夜我宣布10點鐘下班 大家都很驚詫——今天下班怎么這么早 葉培建說
1.為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空白處加上標點。3%
2.根據意思,在文章中找出合適的成語。3%
⑴比喻事情的開端,頭緒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復雜紛亂。( )
⑵好了還要求更好,更完美。 ( )
⑶轉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循環。 ( )
3.填空:5%
⑴“……記者終于‘抓住’這位……”中的“抓住”指的是 ,聯系上下文,你從這個詞語中可以體會到 。
⑵“做事只有‘行’和‘不行’,沒有‘差不多’”從這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
。
4. 葉培建被譽為“嫦娥之父”,你覺得他當之無愧嗎?說說你的理由。3%
。
六、作文。25%。
要求:在生活和學習中,你肯定有不少驚奇的發現,有奇妙的動植物世界,有生活中的小竅門,有家人、同學的小秘密……請選擇一個事例,把題目《我發現了……》補完整,寫一篇作文,把發現的過程寫具體。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