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家長須擔心孩子成為“宅娃”
來源:長沙奧數網整理 2011-08-05 14:00:21

暑假,本是孩子們休息的好時光,但是家長們也要注意下孩子是否有什么異常表現。不到10歲的苗苗這個暑假像是變了一個人,總是呆在家里不肯出門。家長百思不得其解,咨詢有關專家,專家說這是一種病。
如今,像苗苗這樣的“宅娃”已經不是個案。小編從長沙市第八醫院了解到,今年暑期以來,該院收治了多例類似苗苗的孩子,如果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心理健康。
屁股打腫了他就是不出門
“半夜聽見有動靜,原來是孩子走出臥室找東西吃。”余德明說,兒子每天關在自己屋里,只在深夜出來吃東西,這讓他很擔心。
余德明夫妻在星沙灰埠小區的路邊開了一家小超市,平時很少有時間管孩子。“放暑假后,他老是宅在家里,除了看電視、玩電腦,話都很少說一句。”
真正發現兒子有問題還是幾天前。余德明的母親因心臟病過世,“全家人都在忙活,只有兒子呆在房間里看電視,好像什么事情都沒發生。”余德明說,兒子平常最喜歡的奶奶走了,他竟然沒反應,一氣之下對兒子動了手,但小屁股都打紅了,孩子仍然不肯出家門。
原本聰明又懂禮貌的兒子,怎么像是變了一個人?余德明說:“自己是外地人,搬來小區后,兒子經常與附近的小孩打架,今年暑假起,害怕兒子出門受欺負,便讓他呆在家里。誰知這一呆就一發不可收拾。”
“宅”久了影響身心健康
8月1日,余德明將苗苗送到長沙市第八醫院,在這里他遇到了不少相同情況的孩子,醫護人員親切地稱他們為“宅娃”。
“‘宅娃’成天窩在家里上網、看電視,趕都趕不出去。”面對家長的疑惑,該院兒保科主任鄭艷輝表示,孩子窩在家里上網、看電視,視力急劇下降;大量零食加上缺乏運動鍛煉,孩子體重容易暴漲;長期足不出戶,不交流不說話,難免變成“悶葫蘆”。
鄭艷輝說,“宅娃”們因為缺乏群體活動,心理問題十分值得關注,這部分孩子一旦走出家這個小小的空間,接觸陌生人,陌生環境就容易讓其缺乏安全感,出現人際交流困難,行為退縮,加上自我意識強、社會容忍度較差,一旦回到學校,有較強的紀律性,孩子就容易出現逆反情緒。
專家分析:游玩場所匱乏,家長陪同少
“宅娃”的養成與適合學生公共活動場所的不足和家庭氛圍有主要關系。采訪中,不少家長反映,城市生活方式的改變,讓孩子們能成群結隊一起玩耍的機會非常少。
12歲的小田表示,暑假其實也不想“宅”在家里,主要是因為沒有合適的場所。“科技館、圖書館離家太遠,游泳、登山這樣的戶外運動沒有家長陪又不安全。”
大部分小孩的父母白天都處于工作狀態,小孩要么一個人在家,要么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對于小孩的活動,祖輩們基本采用放任的態度。一位家長表示,也曾試圖到市場上去尋找“托管班”來解決孩子的暑假安置問題,但良莠不齊的辦班資質讓他打起了“退堂鼓”。
長沙市芙蓉區大同小學的張慧芳老師認為,最好用愛好和專長吸引。先和孩子打一場游戲,再約他第二天出門運動,或者告訴他“如果實在不喜歡和人交往,就自己健健身,學學攝影”,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結識到朋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