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名詞解釋:就近入學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11-10-10 14:19:08

什么是就近入學?
“就近入學”的“就近”是相對就近。由于存在著中、小學學校布局及各中學招收學生人數不同等因素影響,因此,“就近”并不是絕對指地理位置的遠近,不是指哪個學生的住址離哪所中學近就叫“就近入學”;也不是指哪所小學離哪所中學近就是“就近入學”。凡是小學畢業生被分配到本招生區域內的中學,都叫“就近入學”。
就近入學政策
1、北京市就近入學政策
北京2011年小升初政策發布。今年,34181名非京籍學生將可與北京市學生一起享受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表示,只要是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非京籍子女,將保證其在京入學和接受教育。
今年非京籍生入學超33%
去年,北京市教委提出,未來3至5年內,外來人口參加北京小升初將享“同城待遇”。除了免試就近入學外,外來人口子女也將可以參加推優、特長生、電腦派位。
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小學畢業生人數為102360人,其中非京籍學生為30888人,占畢業學生人數的30.2%;今年,北京小學畢業生人數為102194人,非京籍學生34181人,占畢業學生人數的33.4%。在京就讀的非京籍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了3000余人。
市教委副主任羅潔表示,考慮到還將有部分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到北京就讀,預計今年北京初中入學人數高于10萬,非京籍學生比例不低于33.4%。
借讀“五證”變“兩證”
以往非京籍學生在京借讀需提供家長暫住證、戶口簿、子女在家鄉無人監護證明等五證,從去年開始,市教委調整了非京籍學生在京借讀條件規定,今后只需提供學生在京居住證明和原籍戶口本即可。
“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對學生受教育的限制太多,我們把要求降到了最低基本保障。”羅潔稱,無北京常住戶口的適齡兒童,因家長在北京工作,在京居住半年以上,需要接受教育的,均可申請在北京借讀。經暫住地街道辦、鄉級人民政府開具證明,即可到暫住地就近入學,入學有困難的由區縣協調解決,禁止收取借讀費用。
■ 解讀
對比去年“小升初”政策,今年在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市教委副主任羅潔就新調整行政區入學政策、海歸子女入學等政策調整進行了解讀。
變化1 非京籍“同城對待”人群有變
今年,“按北京市戶口對待的非京籍少年兒童”在政策表述上做了調整。
今年四類人按本市戶口對待:有區縣教委開具的“臺胞子女就讀批準書”;有全國博士后管理部門開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子女介紹信”及其父或母的“進站函”;有部隊師(旅)級政治部開具的隨軍家屬證明及現役軍人證件;區縣僑務部門開具的“華僑子女來京接受義務教育證明信”,可按本市戶籍對待。
羅潔:原有的“原北京下鄉青年子女”、“父母一方持北京戶口”、“綠卡子女”以及“中建保華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子女”四類人員因情況變化,人數不多或沒有了,不再列入文件。但如果有相關人員還符合以上四類人員情況的,仍按原政策執行。
變化2 海歸子女入學區縣教委協調
對比去年,今年北京“小升初”政策增加了一條內容:“結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結合高端人才引進、海外人員歸國等實際情況,今年的政策進行了相應規定。區縣以上人民政府人才引進計劃的海外歸國人員子女入學,由區縣教委協調解決,保證這些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羅潔:今年增加這條的原因是,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啟動“千人引進人才”和“海聚人才”,這些人才的子女在京受教育問題也需要解決,此前由于北京沒有文件政策,各區縣執行起來不好操作。
今年出臺文件后,就將責任和工作范圍明確下來,這些人才的子女將同京籍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變化3 新調整行政區政策統一頒布
由于東城和崇文、西城和宣武合并,市教委今年政策規定,對于新調整的行政區,入學政策要統一頒布,逐步調整到位,具體實施辦法由區教委制定。
羅潔:四區行政區劃調整后,今年是第一年招生,所有政策“一刀切”可能有一定難度,所以北京規定新東西城入學政策要統一頒布,具體政策實施中可以逐步調整到位。作為市級工作意見,不具體給區縣規定逐步到位的時間限制,但會對兩個區縣提出要求,在政策統一頒布的情況下盡快縮短逐步調整到位時間。
該政策除了東西城外,還含大興區,由于亦莊劃歸大興區,所以亦莊義務教育階段的政策也必須與大興區統一,目前大興區與亦莊義務教育階段政策已全部統一。
2、上海市就近入學政策
今年,本市將在楊浦區五角場鎮、寶山區廟行鎮與大場鎮以及嘉定區馬陸鎮與安亭鎮等5個街鎮試行居住地統籌就近入學。全市其他區域“就近入學”政策暫不調整。
目前,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是以孩子戶籍為據,對口進入劃片的中小學。新政試點在居住地統籌就近入學,意味著什么?寶山區大場鎮教委辦主任侯慧嫻介紹,試點居住地就近入學,房產證可作為依據,統籌安排本市外區戶籍但在當地居住的孩子就近入學,“但對本市的租房者暫未放開。”
“從戶籍到居住地就近入學的試點,主要是解決人戶分離、孩子跑遠路擇校的問題。”寶山區教育局局長樓偉俊透露,大場地區有不少學生戶籍在靜安、徐匯、普陀,父母工作、居住在寶山。孩子住大場,但讀書要回“原籍”,每天路上要花兩三個小時。近兩年大場已開始探索接納他們在本地入學。
市教委副主任尹后慶透露,如果這5個街鎮登記報名數大于學校的招生數,將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 記者了解到,在這5個街鎮居住的、人戶分離狀況的適齡兒童、少年,必須要到人口管理部門進行居住地登記。
不過,試點居住地統籌并不意味所有的孩子都能進入離他最近或相對就近的學校。尹后慶介紹說,實際招生時可能會遇到兩種情況。“若在這5個街鎮登記報名的學生少于這些學校招生數的話,比如一個學校可以招200個的,結果在那里登記的只有180個,這180個學生就都是就近對口入學。但是,一旦某所學校的學生報名數大于其招生數,就將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到就近的學校。”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