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tài)”教育下的“郎朗式”成功模式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文章作者:李慧 2011-11-01 15:10:13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灌輸給孩子“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道理。在這場為了孩子未來的博弈中,更有不少家長喊出了“給孩子一個童年,就欠孩子一個成年”的“變態(tài)”口號。加之“郎朗式”成功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變態(tài)”家長奉為金科玉律。導致不少孩子被加入培訓大軍,失去美好的童年。那么到底是“變態(tài)”教育成就了“郎朗式”成功,還是“郎朗式”成功導致了“變態(tài)”教育呢?
素質教育給孩子現(xiàn)在,變態(tài)教育給孩子未來。
網(wǎng)上一父親發(fā)帖《兒子,你爸不是鄭淵潔》。引起共鳴無數(shù)。在文章中,父親動之以理,曉之以情的闡述了成績對于未來的重要性。呼吁兒子奮發(fā)圖強。
該父親語重心長的呼喚。兒子,請記住,那些聲名顯赫的家長,因為家境的殷實,下一代不存在就業(yè)謀生的壓力。一些教育家聲稱的“賞識教育”、 “快樂成長”,那僅僅是理論層面的說教而已。古訓中的“頭懸梁錐刺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倡導的就是對學業(yè)的刻苦和嚴謹。你刻苦學習的目標很簡單:好成績,好大學,好職業(yè),好生活。
兒子,讓我們一起踏踏實實過好我們的平民生活吧。我們不會有“李開復”和“鄭淵潔”式的奇跡。爸爸與別人的爸爸不同,爸爸其實又跟更多的爸爸相同——那就是渴望下一代有個令父輩欣慰的前程。20多年后,你也會像現(xiàn)今的我一樣,接過愛心的接力棒,對你的孩子講述這些枯燥而豐實的人生道理。
倡導給孩子減負已不再是新鮮的話題,十多年來提倡的素質教育,也并沒有成為現(xiàn)實。反之而來的是,學習難度與強度的越發(fā)加劇,奧數(shù)、英語、特長的接踵而來。單單是一個“小升初”,長沙微機派位十六年來,家附近就是好學校,但沒找關系,不交錢,孩子就被迫進三流學校的新聞比比皆是。孩子就讀于長沙某小學的“升升媽”跟小編說道:“除非你爸是李剛,否則就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小超人”奧數(shù)杯賽冠軍、鋼琴、美術……什么都會,讓校方青睞,還有進名校的機會”。像“升升媽”這樣想法的家長在長沙不在少數(shù)。培養(yǎng)“小超人”成為很多家長不得已下的變態(tài)選擇。
讓“變態(tài)”教育回歸常態(tài),還孩子一個健康的童年
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常常在考慮:我們希望孩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做一個適應社會的人?還是做完全個性化發(fā)展的人?
如果是前者,我們就需要為孩子的發(fā)展制定適宜的計劃,如接受教育(學前、學校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等、特長培養(yǎng))、創(chuàng)設條件……。后者呢,可以沒有計劃,完全按孩子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自由發(fā)展。
長沙“楠爸”告訴我們,他兒子楠楠學爵士鼓7年,獲得的榮譽不勝枚舉,其中包括中國地區(qū)最杰出少年鼓手,臺灣以利沙鼓形象代言人等等。楠爸說,楠楠學鼓全為興趣,不以考級為目的,只是踏踏實實從音樂中找到感覺,獲得樂趣。他從不要求楠楠。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讓孩子什么都拔尖,就算是比爾蓋茨也照樣得不了6個A,照樣進不了四大名校。任何要求,都會限制孩子的自由發(fā)展。
教育孩子,家長可嘗試由硬逼迫轉為軟滲透
郎朗在童年時候,每天被迫練習十小時鋼琴,這為他后來的音樂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父母的壓力,他表示曾經(jīng)考慮過自殺。
貝多芬童年的時候,常被父親拽到鋼琴鍵盤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而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鐘愛他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xiāng)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很多經(jīng)驗教訓告訴我們,過度的逼迫產生的逆反心理,不僅對孩子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學習的效果也不大,到不如改硬逼迫為滲透感染,說不定,你會發(fā)現(xiàn),身邊正有一個天才在成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shù)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shù)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shù)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shù)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shù)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shù)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