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小升初的那些事兒
來源:《前線》 文章作者:奧數網編輯 2011-11-09 11:01:48

一年一度的新學年開始了,學生入學問題終于塵埃落定,然而,學生家長們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其為孩子入學所經歷的擇校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小升初”路徑圖
目前,北京市小學升初中,簡稱 “小升初”,采取區域內“特長”、“推優”和“電腦派位”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就近入學。但是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調研,目前還是普通學校承擔了大部分派位學生,學校越好,參加派位的比例越小。以2011年為例,北京市小學畢業生人數為10.2萬人,據初步估算,通過電腦派位入學方式的比例大致為東城44%、海淀40%、西城33%,均不足半數。這說明,至少有超過5萬名孩子通過了其他途徑參與到擇校競爭中。
由于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經費投入等教育資源在我國不同地區、城區之間分布不均,有關方面為了回應社會訴求,不得不絞盡腦汁地設計出“特長”、“推優”和“電腦派位”路徑。“推優”比例各區縣不一,少則只有13% ,最多30%。“推優”還采取搖號方式,沒有搖上號,也只能被“電腦派位”。“特長生”要經過考試才能錄取,競爭也很激烈。許多家長不愿意讓孩子進一般學校,而重點學校接收“派位生”比例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采取了包括“占坑班”、“共建生”、“條子生”等方式進入目標學校。
“占坑班”大多是公辦重點中學自辦或與社會機構合辦、面向小學生的學科培訓機構,從中選拔優秀學生升入本校初中。“占坑班”總體花費不菲。從小學三年級孩子進入“坑班”起,至六年級面臨“小升初”,家長需要投入大量經費和時間。而最終結果未必理想,只有大約10%左右進入目標校,大部分孩子被淘汰。
“共建”模式原本為解決中央機關和部分企事業單位在京子女就學問題而設置,現在逐漸異化為集體占坑“誰給錢,就招誰”。建立共建關系的范圍從部委、央企逐漸擴大至中小企業。有的優質中學共建單位可達數十個。
在這些方式之外,還存在一個“條子生”。“條子生”也被稱為對教育公平損害最大的一個方式。目前一些重點中學這類生源占到當年招生人數的8% ̄10%左右。
目前“小升初”擇校熱已經蔓延至 “幼升小”。類似“小升初”中“以權擇校”、“以錢擇校”、考試入學,乃至“共建”等多重入學方式在“幼升小”中被復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