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難題解答技巧:怎樣進行應用題的驗算?
一、代入法
把計算結果代入原式,驗算原來的答案是否正確。這種除適用于列方程解應用題和解比例應用題外,還可以根據題中的量率對應關系,驗算答案是否符合對應關系。
例如:果園里有桃樹和蘋果樹共108棵,桃樹和蘋果樹的棵數比是4:5,兩種果樹各多少棵?
答案:桃樹48棵;蘋果樹60棵(48∶60=4∶5 48+60=108)
二、另解法
對有兩種以上解答方法的應用題,當用其中的一種方法解題后,為檢驗結果是否正確就可用另一種解法進行驗算。
例如:師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師傅加工總件數的 還多25件,徒弟加工的件數是師傅的 ,求這批零件的總數。
分析:因為徒弟加工的件數是師傅的 ,即 , ,所以這批零件是( )÷( )=100件。
檢驗結果是否正確,用另一種方法解答,看結果是否相同。
分析:因為徒弟加工的件數是師傅的 ,也就是說,在總件數中,師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1份。所以徒弟加工的件數占總件數的 。
另一種解法: (件)
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證明答案正確。
三、換位法
把計算結果當作已知條件,將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換成未知條件,與原題成互逆關系,用這個方法檢驗原結果是否正確,也是可靠的方法之一。
例如,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列式解答:(660-75×5)÷3=95(套)
將平均每天做95套,變成已知條件,剩下的要3天做完,改為未知條件。
列式是:(660-75×5)÷95=3(天)
檢驗結果證明,原答案正確。
四、等量法
這種方法要求抓住等量關系進行計算。如歸一問題,可以抓住關鍵句“照這樣計算”,進行前后的單一量是否相等的驗算判斷列式是否合理,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例如:第一生產小組5小時生產120個零件,照這樣的計算,生產同樣的零件720個,需要幾個小時?
列式是:720÷(120÷5)=30(小時)
檢驗前后的單一量是否相等。
120÷5=24 720÷30=24
驗算結果,前后單一量,即每小時生產的零件數相等,符合題意“照這樣計算”。
五、估算法
這種方法要求看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比如:求人數不能得小數或分數,汽車每小時不可能行1千米等。
巧用倍比法解歸一應用題
根據已知條件,先求出一個單位量的數值,然后計算要求的數,通常把這種歸結為求一個單位的數量(“單一量”)的問題,叫做歸一應用題。有些歸一應用題用常規的方法求解比較繁瑣,位如果巧妙地運用倍比法去解答就可以化繁為簡。
(1)用倍比法解一次直進歸一應用題
例1:45匹馬每天吃干草,540千克,現在增加90匹馬,照這樣計算,每天要多吃干草多少千克?
分析與解答:先求增加的馬匹是原來的幾倍: (倍)
再求出每天要多吃多少千克干草: (千克)
(2)用倍比法解一次逆轉歸一應用題
例2:李師傅要生產288個零件,3天就生產96臺,照這樣計算,還要幾天完成生產任務?
分析與解答:因為288個零件是96個零件的3倍,所以生產288個零件所需要的時間是生產96個零件所需天數的3倍,再求還要幾天完成生產任務。
列式:
(天)
答:還要6天完成生產任務。
(3)用倍比法解二次直進歸一應用題
例3:振興機械廠8名工人4小時生產768個機器零件,照這樣計算,48名工人3天(每天按8小時計算)能生產多少個零件?
分析與解答:先求出4小時的多少倍,768與求出的連乘積,就是生產零件的總個數。
列式:
(個)
答:能生產27648個零件。
由于實際參加生產的工人數和工作的時間,是原參加工人數和工作時間的整數倍,故巧妙運用倍比法。
(4)用倍比法解二次逆轉歸一應用題
例4:某車間派3名工人生產5天,完成750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派7名工人生產3500個同樣的零件需要幾天完成?
分析與解答:先求原來每個工人生產的零件數: (只),現在每個工人生產的零件數: (只);再求原來每個工人生產的零件數的幾倍: ,最后由“照這樣計算”可知:現在每個工人生產零件的天數應是原來每個人生產零件天數的 ,即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