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專家解讀語文新課標:減的都是生僻字
來源:湖南紅網 文章作者:胡力豐 2012-02-07 09:22:19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義務教育階段19個學科科目的新課程標準內容,其中變化最大的語文“新課標”廣受關注。甚至有家長質疑減少漢字會導致孩子將來將來提筆忘字。
詳情請點擊>> 家長質疑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會致使孩子提筆忘字
昨天,語文教育專家、長沙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員劉兵解讀了語文新課標將給學生學習帶來的變化。
要求會寫字的數量減少
此次語文新課標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低年級會寫字數量要求減少。“舊課標”要求中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認識3500個漢字,一二年級學生 寫字要求為800—1000字,三四年級學生會寫2000個漢字。而在“新課標”中,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字要求維持不變,但對小學生的寫字要求則大為 降低。其中,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寫字要求降至800字,三四年級學生寫字要求降至1600個。
要求會寫毛筆字
根據“舊課標”的要求,小學一到三年級著重培養學生硬筆書寫能力,先要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從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而在這 次公布的“新課標”中,對三到九年級的學生則提出了“兼修毛筆”的新要求。“新課標”明確,三到四年級的學生除了能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還要用毛筆臨摹 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級學生能用毛筆書寫楷書,而七到九年級的學生,能夠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背誦篇目數量增加
對比舊課標,語文科目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增加了背誦篇目,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須達400萬字以上,而推薦背誦的優秀篇目則有136篇。其中,小學階段增加了6篇;初中階段則增加了14篇。
[解讀]
減的都是生僻字
記者:為什么減少孩子們掌握漢字的數量?減少了哪些類型漢字?
劉兵:以前,我們往往以孩子掌握漢字的數量取代其掌握的質量,結果孩子對某些字雖能讀寫,但卻難以靈活應用,有時候甚至陷入“死記硬背”的怪 圈,而一些考試,更是在生僻字的考查上樂此不疲。新課標中刪減的幾百個“會寫漢字”,大多為不常用的生僻字,刪減的本意在于讓學生減負,減少“死記硬背” 的負擔。
當然,單靠減少書寫400到600個漢字是不能夠徹底消除語文教學的弊端的,只有去除僵化的教學要求,改變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方式,才能讓漢字的魅力真正被孩子們所領會,從而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在傳承漢字蘊含的古老文明的同時,使之煥發新的生命力。
應該提倡背誦經典
記者:新課標要求背誦篇目增多,采訪中一些家長擔心,學業壓力增大,學生可能陷入新的“死記硬背”的怪圈?
劉兵:有人擔心,背誦篇目的增加可能會導致新的“死記硬背”,增加負擔,其實,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的。“背誦經典篇目”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種手 段,以“背”促“悟”促“賞”才是真正的目標。學生通過背誦,可以更好地領悟經典作品的精華,從而促進語文素養的提升。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應該提倡背誦更 多的經典作品,老一輩語文功底好的人很多都是背出來的。
從長遠來看,母語地位舉足輕重
記者:近些年有關中小學語文課本,每到開學時節常有新聞爆出,如魯迅的某文被剔除了,金庸的某篇文章進教材了等等。但這似乎只是一種表面的熱鬧,語文的學習熱潮遠不及英語,語文作為母語,似乎呈“式微”之勢?
劉兵:語文的學習,對一個人的思想、精神、素養乃至人格的形成影響最大,從這個角度講,它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因為歷史的原因,傳統的語文教 學存在的弊端很多,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人們思想與文化的發展與變革,因此,對語文教學改革的呼聲是最高的,關注度也是最高的。
語文不僅僅是一門運用工具,它更是一門提升自我素養的修煉科目。要想提升國民素質,我們就應該在我們的母語教學上下大功夫!但是,當前我們母語 的學習熱潮似乎比不上英語,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為學習而學習”的浮躁心態的反映。從長遠來看,從我們今后的生活情趣與生活幸福指數來看,母語的地位舉足 輕重。所以,我們應該換一種眼光,換一種心態來看待母語的學習,要通過母語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情趣,提升自己的“情商”。從某種意義上說,“情商”可能比 “智商”更重要。
編輯推薦: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