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奧數題及答案:平均年齡
1.平均年齡
有2個班,每班的學生數相等。其中一個班平均每人9歲,另一個班平均每人11歲。那么這兩個班的學生平均每人幾歲?
分析 "兩個班的學生平均"年齡按理應把每個人的年齡加起來,這樣才可算出總和。但是人數根本不知道,怎么辦呢?所以要有新思路才能解此問題。
不妨假設每班有30人,則總歲數為9×30+11×30=600(歲),總人數為30+30=60(人),平均年齡為600÷60=10(歲)。
如果設每班有10人,就可列式計算如下:
(9×10+11×10)÷(10+10)
=200÷20
=10(歲)
那么更簡單些,可設每班1人,則
(9×1+11×1)÷(1+1)
=20÷2
=10(歲)
三種假設得的結果都相等,因為其中有一個特殊條件,即:兩班學生每班人數都相同。
這是一種求平均數的特殊情況。兩班的人數要是不相同就不能簡單地對兩種年齡求平均數。
解 由于兩班中每班人數相同,可在各班抽出一人,并且年齡為各班的平均數。
(9+11)÷(1+1)
=20÷2
=10(歲)
答 兩班學生平均年齡為10歲。
2.平均速度
一條大河上游與下游的兩個碼頭相距240千米,一艘航船順流而下的速度為每小時航行30千米,逆流而上的速度為每小時航行20千米。那么這艘船在兩碼頭之間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航行中的速度有兩種,然而所求的平均速度并非是這兩種速度之和除以2。
按往返一次期間的平均速度,就要分別計算總航程與經歷的總時間,然后按平均速度的意義求出答案來。
解 總航程 240×2=480(千米)
總時間 240÷30+240÷20
=8+12
=20(小時)
平均速度 480÷20=24(千米)
答 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為每小時航行2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