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中小學數學新課標:附錄2(數與代數)
來源:人教網 文章作者:教育部 2012-08-27 11:25:30

教育部公布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面是2011版中小學數學的新課標。
2011版中小學數學新課標:附錄2(數與代數)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附錄2 內容標準及實施建議中的實例
第一學段(1~3年級) 數與代數
例1用算盤上的算珠表示三位數。
[說明] 算盤是中國的重大發明,體現了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算盤最大的特點是:一顆下珠表示1,一顆上珠表示5。使用算盤要注意以下兩點:
(1)先確定個位。先任意選定某個檔為個位,然后依次左進為十位、百位、千位等。
(2)再用算珠表示數。個位上的幾表示幾個,十位上的幾表示幾十,……某個數位上是0,則以不撥珠空檔表示。
如513,在算盤上就是
更大的數可用同樣的方法表示。
例2 將數50,98,38,10,51排序,用“>”或“<”表示。用大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小得多等語言進一步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說明] 符號“>”或“<”表述的是數量間的大小關系,希望學生能夠理解符號的含義并能合理使用,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數感。
讓學生將這些數排序,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排序方法。例如,先找到最小(大)的,然后在剩余的數中再找到最小(大)的,依次將五個數按從小(大)到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序;或者先固定一個數(如50),拿第二個數(98)與之比較,然后取第三個數與前兩個數比較,根據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決定位置,這樣繼續下去,最后將五個數排序。無論學生的出發點如何,只要思路清晰、排序正確即可。
用語言描述幾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時,結論是相對的。例如,可以說51比50大一些,98比10大很多;而50比38是大一些,還是大得多,可能會有不同看法,但不應當出現邏輯上的混亂,例如,“50比10大一些,50比38大得多”。
例3 1200張紙大約有多厚?你的1 200步大約有多長?1 200名學生站成做廣播操的隊形需要多大的場地?
[說明]通過對1 200在不同情境中的意義的了解,感受數與生活實際的關系。上述三個問題是類似的,可以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針對問題“1 200張紙大約有多厚”,教學中可以作如下設計:
(1)一本數學教科書大約由50張紙裝訂而成。可以請學生先觀察自己的教科書,感受一本書的厚度。
(2)將10本教科書依次疊在一起,每增加一本都請學生感受一次紙張的數量,感受數量由小增大的過程,建立大數的表象。
(3)想一想,1 200張紙大約有多厚?(如果10本書是500張紙,學生可以想象20本書是1000張紙,1 200張紙比20本書還要厚)請學生描述“這1200張紙疊在一起有多高”,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述。
例4 說出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及其表達的事物。
[說明] 對小學生來講,日常生活中用數來表示的例子很多,如學號、班級人數、身高、物價、重量、距離等。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相互交流,從而體會數的意義和作用。
例5 教室里有6行座位,每行7個,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說明] 這個例子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教室中的座位數是6個7的和,可以寫成:6×7或7×6。
例6 學校組織987名學生去公園游玩。如果公園的門票每張8元,帶8 000元錢夠不夠?
[說明] 本例的目的是希望學生了解在什么樣的情境中需要估算。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是第一學段估算的核心。比如,在此例中適當的方法是把987人看成1 000人,所以適當的單位是“1 000人”。
一般來說,估計教室的長度時,通常以“米”為單位;估計書本的長度時,通常以“厘米”為單位。也可以用身邊熟悉的物體的長度為單位,如步長、臂長等。
例7 每條小船限乘4人,18人至少需要租幾條船?你認為怎樣分配才合適?
例8 估計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閱讀的字數、跳繩的次數、走路的步數。
[說明] 本例既可以幫助學生體驗1分的長短,又是一個估計問題,需要實際測量,在測量的基礎上進行簡單計算。
可以有三類方法進行實際測量:測量半分鐘,然后用測得的數據乘2;測量1分;測量2分,然后用測得的數據除以2。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感悟第一種方法省事,但可能不夠準確;第三種方法費事,但可能更準確一些。幫助學生建立選擇策略的思想。
例9 在下列橫線上填上合適的數字、字母或圖形,并說明理由。
[說明] 啟發學生探索規律。希望學生感悟:對于有規律性的事物,無論是用數字還是字母或圖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規律,只是表達形式不同。
例10 在圖1中,描出橫排和豎排上兩個數相加等于10 的格子,再分別描出相加等于6,9的格子,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說明] 本例不僅能幫助學生熟練地進行20以內的加法,并且數值與圖形結合,有利于學生以后學習坐標系、圖像等。
根據學生的實際,借助上面的圖1可以提出不同的問題。例如,進一步把兩個數相加的和是8的格子描出來,看一看有什么規律。根據上圖判斷,出現次數最多的和是幾?最少的是幾?教師應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設計教學。如果學生在觀察上圖或者發現規律中有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簡單的情形入手,比如兩個加數先限制在5以內。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