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讓更多的孩子沐浴在優質教育資源的陽光下
來源:經濟日報 2012-11-13 15:04:45

核心提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要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
10年來,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在政策層面已比較完善,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國民教育水平顯著提高。隨著一項項惠民政策的出臺,一個個教育難題得到解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正逐步邁向均衡與公平。
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首先解決了法律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義務教育的重點任務轉向均衡發展。
2003年,國務院首次召開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實施加快中西部農村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攻堅計劃。2004年,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啟動;2006年,國家對西部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底,“兩免一補”的資助政策已基本覆蓋了農村學生。截至2011年底,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區特別困難的42個縣“兩基”驗收通過,這標志著“兩基”目標已全面實現。
“有學上”,更要“上好學”。一系列成績固然令人歡欣鼓舞,但與實現教育普及的任務相比,推進均衡發展的任務更艱巨、更復雜、更耗時。在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和免費之后,國家明確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讓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的目標。
2005年,隨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提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進入了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階段。從2005年開始,中央先后頒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提出“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措施,要求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06年,全國人大通過《義務教育法(修訂案)》,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收學雜費,義務教育經費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到2008年,農村和城市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全免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