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五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0:12:26 下載試卷 標簽:五年級 教學建議 教學論文
前人評說嚴監生:“二老官空擁十數萬家資,時時憂貧,日日怕事,并不見其受用一天。”這正是嚴監生一生的真實寫照。小說里的嚴監生絕不是單一性格的人,他慳吝成性,但又膽小如鼠,性格抑郁。這種性格特點與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在嚴監生生活的時代,清統治者沿用了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并從政治、經濟、法律上給予及弟者種種特權。如一中秀才,就可免服勞役,不受胥吏侵害;可出入公堂,結交官府,與縣官平起平坐。而嚴監生卻沒能通過科舉考得“出身”,雖花錢捐了個監生的資格,也無多少特權[4]。這種縈繞于心的未曾進學的情結與天生的膽小怯弱性格融合在一起,決定了嚴監生的卑微人格:凡事畏災懼禍,處事小心謹慎,金錢成了他生存的武器。小說中嚴監生也有出手大方的時候,比如,他哥哥被人告發,知縣差人來傳,他拿出十幾兩銀子來平息這場官司。為了順利地把妾趙氏立為正室,他一下子就給兩個舅爺每人一百兩銀子。夫人王氏去世,用了五千兩銀子……妻子死時,兩位舅奶奶卷走一大批價值昂貴的財物,嚴監生不僅不追討,反而又送了兩家許多物質,各封了二百兩銀子作為舅爺們赴試的盤纏……可惜,這些表面大方的花銷,完全不是嚴監生本人真實的心愿,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為兄平息訟事,是因為怕官府“只揀有頭發的抓”。他不惜花費大量銀兩,極力收買舅爺,一是因為自己未進學,功名低,借兩位有科舉前程的“秀才”來給自己壯膽撐門面,以此與霸道的嚴貢生抗衡;二是因為他害怕王氏死后,妾出的兒子合法繼承權被他哥哥剝奪,自己苦心經營的家產會落入狼口,而且自己只有一個兒子,勢單力薄,需要親戚們的照應[5]。這實在是一個可憐的人物,膽小的性格和卑微的地位,使他只能以破財來保財、積財,然而破財完全是被迫而為,其內心的苦痛也就不言而知。正是這種銘心刻骨的隱痛使他借思妻而思錢。除夕之夜,發現亡妻聚集的銀子,便痛哭流涕,傷心不已。接著新年也不出去拜節,“在家哽哽咽咽,不時哭泣,精神顛倒,恍惚不寧”,得了心口疼痛之病。睹物思人,觸景生情自不必說,但如此悲愴,不由得讓人深思了。其實嚴監生再三為亡妻而哭,也是為自己而哭,因為這時候他才發現妻子是他精神上的同道,是他相濡以沫的知音,他一下子從妻子的行為中看到了自己的生存本質。
聯系作品、聯系時代背景,這樣的取向在課文的編排中是有所體現的。教材在介紹《儒林外史》這部作品的時候,就特別指出:“在小說里,嚴監生是一個很有錢的人。”這其實是說明他不是一個點不起兩莖燈草的人。當然,在教學中,這種聯系做到什么程度,老師是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要求做靈活處理的。但一個總的原則是,不要去深究。要考慮到這畢竟是面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教師需要深入,教學需要淺出。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部作品,一個片段,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在閱讀教學中強調多元解讀,強調獨特感受和體驗,但是任何作品的價值都有一個主流解讀。主流解讀是大多數讀者的理解和體驗,這些是我們解讀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礎。
參考資料
[1]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1次印刷。
[2]黃玉慧。《嚴監生臨死前伸出兩個指頭何以是吝嗇?》,《語文建設》,2005年第9期。
[3]吳敬梓著,黃小田評點。《儒林外史》,黃山書社出版,1986年10月第1次印刷。
[4]成良丞。《論中外文學中的吝嗇鬼形象》,《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7卷第2期。
[5]彭江浩。《嚴監生與葛朗臺:吝嗇表象下的不同人格》,《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2卷第4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