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1:16:50 下載試卷 標簽:教學建議 教學論文 一年級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人教版新教材拼音部分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的學習空間。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真研讀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從記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記漢字。有的圖內容復雜,學生看了圖可能還不能拼出音節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思維,講清圖意后,引出diéfēi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體現字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體現字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體現字形的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腳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插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就很容易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使學生回憶起字的讀音和字形,如學習第8課情景圖時,可以提問“太陽剛剛升起,可以找什么詞來說中”學生思考后回答“日出”。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了。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有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閱讀兒歌與識字的整合
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人教版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把拼音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我認為這樣的安排不僅鞏固了漢語拼音的運用,而且便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了條件。每一課中都有圖畫表示獨體字的意義,字的上面都配有漢語拼音音節,圖下又有漢語拼音短文和詞組。句子來概括圖意。學生通過讀兒歌.既學會了一些漢字又沒有增加單純識字的心理負擔。如漢語拼音第6.7.8課中的帶拼音的小短文、兒歌、童謠深深吸引著學生,激發了他們拼讀音節、認識漢字的強烈欲望。一位教育家曾說:對于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條可以盡情施展才能的途徑。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鋪路搭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憑借插圖明白了字義和短文的意思,又在運用漢語拼音識字讀文的過程中鞏固學習了漢語拼音,掌握了獨體字,認識了見面字(帶紅色音節的字),如第10課第二課時是這樣安排的:1.看圖說話,了解圖意;2.“借文識字”,自讀音節找出與圖相應的短句;3.短文朗讀指導,理解文意;4.擴展活動中啟發學生說出自己認識的動物愛吃什么;5.獨體字“小”“魚”“牛”的字形識記。
我感到從一年級開始,學生每認記一個字時都應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大致了解字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漢語拼音這個工具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二要運用造句的方法使學生大致了解字義;三要運用漢字構字的規律讓學生了解字形。教師還要注意強化聽、說、讀、寫的互相滲透。聽,聽字的讀音,聽老師范讀或同學朗讀;說,讓學生說出自己識字的方法,說一句完整的話;讀,拼讀音節,認讀生字,按詞的組合朗讀句子,讀懂句意;寫,按照漢字的構字規律指導學生練習書寫。通過充分調動眼、口、耳、手的功能,使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