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3:17:25 下載試卷 標簽:四年級 教學理念 教學策略
四年級下冊“我的發現”教材簡析與教學建議
一、教材編排意圖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我的發現”是自主學習方式的重要體現。承接四年級上冊“我的發現”的編排特點,本冊依然主要通過兩個小學習伙伴對話的方式呈現學習內容。與一至三年級相比,內容由以前的發現字、詞特點為主,逐步轉向以發現句、段、篇的特點為主。教材共安排了八次學習內容,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一些語言現象,初步掌握一些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用整體視野觀照教材,簡化頭緒,聚焦重點
本冊“我的發現”的內容依次是認識排比句,養成留心觀察和勤動筆的習慣,體會副詞的表達效果,體會比喻句表達的感情色彩,體會句子包含的意思,認識擬人句,了解雙引號的作用,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內容的編排上,看似“形散”,實則“神聚”。八項學習內容基本體現了“閱讀”和“習作”這兩個板塊在本學期的幾個重點訓練項目。教材的具體安排情況見下表:
將“我的發現”與本冊的重點訓練項目聯系起來的時候,就會看到八次學習內容不是“零散”的個體,而是靈動的整體。它們在不同的單元中,從不同的角度體現著重點訓練項目。教學中,教師如果能關注到前后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就能簡化頭緒,聚焦重點。
三、教材簡析與教學建議
“我的發現”,顧名思義,應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和互動交流。“我的發現”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對教材提供的“案例”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出語言表現形式、總結學習方法的過程。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相信學生,鼓勵學生探究發現。
另外,由于大部分話題內容涉及的是本學期的重點訓練項目,因此,教學中,不能將“發現”的內容作為一個個單純的知識點進行傳授,一讀了之。而應將對它們的學習與感悟滲透到整個單元的教學中,滲透到全冊教材的教學中。
(一)“語文園地一·我的發現”(認識排比句)
1.教材簡析。
學生是第一次比較“理性”的認識排比句。從教材提供的例句和對話中,可以初步把握排比句的結構特點: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緊密關聯的短語或句子連成一串。在對話的結尾部分,小林好像還想談一談排比句的表達效果,但又欲言而止。其實,這是編者的有意而為之,其目的是給學生留下進一步交流的話題和空間。
例句選自《桂林山水》一文。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這樣的表達客觀而冷靜。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之后,能讓每位讀者都真切感受到:漓江的水,靜到了極致,流動的江水近在咫尺,你卻感覺不到它的流動,天地澄明,令人物我兩忘。漓江的水,清到了極致,連江底的沙石都一覽無余。漓江的水,綠到了極致,仿佛是仙女遺失在人間的一塊翡翠。漓江之美,就像緩緩流動的江水,浸潤著我們的心田。
朗讀這樣的句子,我們能充分體驗到景美、言美、情美。再加上三個分句的結構完全一致,均采用先概括再描述的方式來突出水的不同特點,結構上呈現出一種對稱的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這應該就是排比句的表達效果吧。
點擊下一頁查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