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 一年級英語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30 17:31:2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學論文 小學英語 英語教學論文
盡管高考不斷改革,為追求升學率大搞題海戰術仍然嚴重影響教學,正所謂“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20世紀90年代的教學大綱已對考試和考查作了一些規定,強調測試重點應是語言運用能力,但并沒有根本解決問題。英語課程標準以教學評價取代考試、考查,對評價體系有較全面的闡述。首先,明確發展性課程評價具有三個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的評價體系,和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而且,針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包含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類型、評價步驟、評價工具、評價實施等要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念。在構建評價學生的體系中,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使評價功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淡化傳統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關注學生在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功能;改變了教師評學生的單一模式,把教師、學生、家長和學校管理者作為評價主體;評價內容體現多位性,指向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包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等要素;評價類型劃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評價并重,樹立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的教學評價觀;評價手段和工具多元化。
(六)重視和搞好科學研究工作
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科研項目多是由國家教育部門或高校研究機構負責的大型的項目,有大量中小學教研人員和教師參與。歸納起來不外乎為四個目的服務:
1.為課程改革開路,搞調研,進行文獻研究,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如1985年的調研和九五課題等;
2.為檢驗課程改革效果開展調研,如八五課題、1999年高中英語教學調查、小學課程研究等;
3.為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編寫教材而立課題,如用語料庫研究和比較教材等;
4.為教師教育和教師發展開展調研,如STEPSS項目等。
顯然,這些科研項目促進了課程改革,實際的成果有力地說明了科學研究是課改的需要。
幾個群眾性的學術組織在全國展開的資助金項目數百項,吸引了無數中小學英語教師對科研的興趣。當研究使得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時,教師嘗到甜頭后,便會覺得科研是教師發展的需要。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重視科研工作的原因。可以說,科研已不僅是專家學者的活動,科研已開始走進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生活了。
二、中小學英語教育迅速發展之原因分析
1978——2008年見證了中國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的發展。在中小學眾多學科之中,英語教育的發展速度當屬最快,學英語的學生(包括中初等職教學生)人數由不足五千萬(1985)增加到今天的一億六千萬以上(如加上學英語的幼兒,總數超過兩億);在普通教育中,現在英語幾乎被看作是一門與語文和數學同等重要的學科;30年中小學英語教育的變化和進步令舉世矚目。如此成就來之不易,分析起來,大體有三個原因:
1.改革開放的形勢造就了英語教育發展的大氣候。要實現四個現代化,要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就必須改革開放,加強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往來,這就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質的國際復合型人才,為此就要加強外語教育,而加強外語教育首先要從中小學抓起,才能根本扭轉外語教育的落后面貌。
2.外語,尤其是英語教育受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的重視也是其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文革”前后老一代中央領導人——毛主席和周總理等就對外語教育發出過重要的指示。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李嵐清等領導的關心下,教育部的領導分別于1978、1982、1986和1997年組織召開了四次全國外語教育工作會議或座談會,對外語教育工作提出了具有戰略性的建議,有力地推動了外語教育改革。那時,教育部(國家教委)高教司和基教司都由專人負責外語教育,如張永彪、蔣妙瑞、張泰金等,他們由于出身外語專業,了解外語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工作主動,措施得力。1981年秋,教育部副部長浦同修曾親臨英語教學大綱討論會,1997年,柳斌副部長參加中學外語座談會并發了言。
3.改革開放的政治經濟的大發展為外語人才提供了大好機遇,外語成了“香餑餑”,高考必考外語,幾乎各種學歷證書都要有外語成績。由于英語使用范圍廣,社會普遍重視和支持英語教育,英語教育不斷持續升溫當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