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辯證法:就近入學的易與難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14-09-02 13:11:08

太陽天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
伴隨著兒歌,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北京有將近18萬一年級新生,背上自己的小書包,走進明亮的課堂。北京市全國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在這里就近入學難嗎?對于擁有北京本地戶口的適齡兒童來說,并不難。
全國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校長王錚:義務教育是不能擇校的,基本上是就近入學,這也是《義務教育法》規定的。
不過,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不能輸在小學的起跑線上。因此就出現了“上學容易,上好學校難”。除了條子生、共建生等特殊上學渠道外,在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下,學區房、學區戶口應運而生,并成為家長爭搶的對象。以北京為例,實驗二小旁邊胡同內一間10平米的小平房,標價300萬元,單價遠超“地王”。原因自然很簡單:這是學區房。
王錚:現在就是就近入學,大家就想辦法:花錢買戶口、租房子,實際上花了錢,但是這錢沒有給教育,這個錢給了房地產了,或者給了辦假證的了。或者走了別的歪的渠道了。
如何從根本上消除家長擇校的需求?均衡教育資源是解決就近入學難的根本途徑。為此,北京一方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把“蛋糕”做大。像北京東城區就成立了教育集團,以優質學校牽頭,帶動周邊的普通中學和小學。西城區把不同學校劃分為11個學區,嘗試形成中小學對接的九年一貫制。
西城區教委副主任趙蓬欣:像新街口學區,有實驗二小、育民、黃城根小學,豐富了這些學區學校的形態。通過學區內部教研、課程的開發,使得其他學校有整體的發展。
成立教育集團也使不同學校面臨師資、學生、管理等對接的現實問題。作為經常誕生北京高考“狀元”的中學名校,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接管”了馬路對面兒的二龍路中學。實驗中學校長蔡曉東表示,很多問題正在改革中探索。
蔡曉東:我們感覺有很多東西不明朗。就是你辦這個集團的主要目標是什么,主要任務是什么,要實現這些需要政策配套作支持,這些政策又是什么。整體性的設計現在研究并不充分。你比如說實驗中學的教師待遇和二龍路教師的差異很大,那你怎么解決?學生你要接、教師你要接、管理你要接,里面很多問題哪。
另一方面,北京正在逐步均衡教育資源配置,把“蛋糕”分好。今年北京啟用了新的中小學入學登記系統,使每個學生的入學軌跡透明、清晰,并取消了被社會詬病多年的“共建生”。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我們把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學位,真正還到了就近入學的大框架當中,它能惠及到老百姓和更多的學生。我們的改革才能被老百姓所認可。
更公平、更均衡,北京的基礎教育改革值得期待。其他城市也應如此,與其單純追求就近入學的比例,不如實打實地均衡依舊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誰不愿意自家孩子能多睡一會兒,在家門口就能上到好學校呢?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