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多省中小學語文教材啟用新版
來源:新京報 2016-05-26 09:50:55

今秋多省中小學語文教材啟用新版
使用了多年的語文版義務教育教材日前修訂完成,這套已經使用了15年的語文教科書至此“變臉”,將在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份試用,不包括北京。
近日,語文出版社正式發布了這套修訂后的教材,有40%課程的內容已經替換,而教材內容總量也減少了15%。新增了大量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并關注學生減負。據了解,在修訂過程中,將溫書林的《南京大屠殺》一文換成張純如所寫的《南京大屠殺》一書節選,課文題目為《死里逃生》。
據悉,語文版義務教育修訂教材全套共計十八冊,供一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使用,教材修訂的依據則是《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語文出版社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教材已進入《2016年義務教育用書目錄》。這意味著,今年秋季全國各地將有四百多萬中小學生使用語文版一年級和七年級新修訂的語文教材,不過北京并不列入其中。
教材編輯主任鄭偉鐘介紹,新教材的主要特點包括注重語言文字運用、聽說讀寫同步推進、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據鄭偉鐘介紹,新教材中,從三年級開始古文學習,以文言文配譯文的形式,而以前一般是從五六年級開始學習。
為幫助教材使用區更好地使用語文版修訂教材,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語文出版社還將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教材培訓工作。除了本次的全國性教材培訓,6月至8月間,語文出版社還將在湖南、廣東、四川、河南、遼寧、寧夏、廣西等省區舉辦多場省級的教材培訓,并將在所有教材使用區舉辦近百場市縣級培訓。
另外,語文出版社還計劃在暑期開通在線遠程培訓,將培訓輻射到全部教材使用地區,參培人員涵蓋所有使用語文版教材的語文教師。
釋疑
更換40%后的內容是什么?
據介紹,此次語文版義務教材修訂,重點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與之前版本相比,大約更換了40%的課文內容。
鄭偉鐘表示,每篇課文的課后練習基本都有所改動,比如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寫作等欄目60%以上的內容都進行了修改,修改內容量遠遠超過40%。
在小學階段通過遴選體現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文質兼美、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篇目,培養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中學階段重視選取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經典篇目,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同時,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比重,在一至六年級相關課文約占全部課文的30%,每冊最后一個單元集中安排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七至九年級相關課文約占全部課文的40%,每冊安排兩個單元的古詩文。
鄭偉鐘表示,小學階段一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學習古詩為主,二是從三年級開始安排學習淺顯易懂的文言文,三是讓學生盡早接觸四大名著原文,安排了五篇相關的課文。
一些和時代要求不符的課文被撤換,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由于與現代和諧社會導向不符,被換下。
修訂版教材保留了原教材《我能行》《月下槳聲》等名篇,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情操和優秀的品德。
更換南京大屠殺課文原因是什么?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語文出版社自2013年起,對2001年審定通過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進行了修訂。在修訂過程中,將溫書林的《南京大屠殺》一文換成張純如所寫的《南京大屠殺》一書節選,課文題目為《死里逃生》,并不存在將南京大屠殺題材撤掉的問題。
更換原因主要是張純如所寫《南京大屠殺》片段《死里逃生》,不僅寫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無人道,而且刻畫了一個普通中國婦女李秀英在日本鬼子慘無人道的暴行面前智勇雙全、勇敢反抗的事跡,感人至深,反映了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