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知識點訓練:文學常識之戲曲曲藝(2)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東學堂小學語文 2016-06-02 15:45:05

答案:1.B
解析:
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時一部地方戲《醉楊妃》的京劇劇目,該劇經京劇大師梅蘭芳傾盡畢生心血精雕細刻、加工點綴,是梅派經典代表劇目之一。此劇本主要描寫楊玉環醉后自賞懷春的心態,凸顯楊玉環對玄宗皇帝的柔情。《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劇本,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但他在原來題材上發揮,演繹出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極大地增加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內容;二是改造和充實了愛情故事。
2.元曲四大家
解析:
元代人稱為樂府或今樂府。散曲之名最早見于文獻,是明代朱有墩《誠齋樂府》,此書所說的散曲專指小令,不包括套數。明代中葉以后,散曲的范圍逐漸擴大,把套數也包括進來。20世紀以來的學者的論文,把小令、套數都看作散曲。散曲作為文體概念最終被確定下來。
3.A
解析:
黑色代表耿直剛烈,如包拯、尉遲恭等角色
4.B
解析: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習稱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種技藝的功夫。戲曲演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5.A
解析:雙簧的創始人是清末硬書(自彈自唱)藝人黃輔臣(子弟八角鼓票友出身),其生卒年代不詳。“雙簧戲”的發展歷史并不是很長,誕生于清朝末年。傳說清朝有個唱單弦的名角叫做黃輔臣。咸豐帝死后,慈禧太后專權,除了愛看戲,她也愛聽曲藝說唱。據說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當時黃已經七十多歲不能演唱了,若進宮去唱不了,要問罪,不進宮是抗旨不遵,要殺頭。他便想了個辦法。他兒子也能彈能唱,于是就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讓他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看了很高興,說:“你老了老了,嗓子倒好了,真是返老還童呀!”黃輔臣一謝恩下跪,慈禧發現他嗓音嘶啞,同時也發現了他的兒子,開始大怒,后得知一唱一表時忽然高興,免了二人的罪,還賞賜了銀子說:“你們這是雙黃呀!反而更精彩呢!”雙黃本是兩個姓黃的意思。后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從此,“雙簧”形式的節目流行開了,還造出“演雙簧”的詞語,指一個公開另個藏于背后合伙騙人。所以民間傳說是慈禧太后御賜的名字。但事實上清宮門衛森嚴,不經允許,黃輔臣是不能將他的兒子帶進宮的,在太后面前暗中演唱更是不可能。這些只能說明,雙簧是清末黃輔臣創造的一種曲藝形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