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國卷高考作文點評: 看圖作文中的價值觀體現(2)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呂晶瑩老師 2016-06-07 17:14:13

2016年 全國1卷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道題目: 畫面中有2個學生,左側的學生A第一次成績是100分,第二次成績是98分;右側的學生B第一次成績是55分,第二次的成績是61分。
批判者(家長或者老師)在一次的評判中,給了學生A一個吻,給了學生B一巴掌,即褒獎了分數較高的學生A,批評了分數低的學生B。但第二次的評判結果完全“逆轉”,學生A雖然取得較高的分數,但是由于成績下降挨了巴掌,而學生B雖然分數差但是因為有了微小的進步獲得了表揚。
在考前,晶瑩老師反復強調,高考作文考察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是一種深層次的價值觀的考察。這道題目,就是一道典型的價值觀考察的題目——我們應該如何客觀理性地評價一個人,一件事?
這則漫畫想表達的,當然不僅僅局限在教師或家長對學生的評價上,需要延伸至社會層面。那么,漫畫中的評價標準是否合理?對這種評價標準的判斷和分析,其實就是考生價值觀的體現。能否把一個相對抽象的價值標準論述清楚,則是考生邏輯思維能力強弱的體現。
最簡單的立意角度,是從評判者的角度,言說這種標準的正確性。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不是他在人群中的成就,而是和自己比是否有進步。或者說,我們可以不是第一名,但永遠要比過去的自己更好。甚至可以說這道題目是2012浙江卷“站在路邊鼓掌的人”主題的另一種延續。
當然,我們可以做更深層次的解讀:作為評判者,在評價任何事物的時候,都需要全面、客觀、理性地去看待。摒棄個人的主觀因素,這種主觀因素的體現,不僅僅是“個人”的好惡,也包含著一個人腦海中固有的印象。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優秀與否,確認一件事是否值得做,要警惕這種個人的固有印象。當可量化的標準存在時,必須沿用客觀的標準去衡量。
作為被評價者,我們首先要明白在任何社會中,這種評價的主觀因素都可能會存在。為了獲得一個更好的評價,我們是否可以在最初階段不盡全力,而表現出一種“努力”以獲得最終的優秀評價呢?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做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比如說,作為一個社會人,在工作崗位上,永遠要盡全力做到“最好”,以實現“敬業”的追求。
這道題目要求考生描述自己心中評價一個人、一件事的標準,選擇這種標題的原因和其可能帶來的利弊。要求考生用清晰的結構、縝密的邏輯去寫清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也給未來的高考作文備考提出了更明確的方向: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妙筆生花,洋洋灑灑地寫出動人的語言,但是在高考考場上,絕大多數的高中生可以通過一定的訓練,從穩妥的立意角度,運用嚴密的邏輯,縝密的思維取勝?窟壿,學語文。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