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
來源:大科普 文章作者:@佚名 2016-10-19 19:37:27

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1980年以美國國會議員“卡爾·文森號”命名,編號CVN70,屬于核動力航母,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的第3艘,全長330多米,滿載排水量為9萬多噸,航速為30節,1982年3月13日服役。 從1983年3月至1998年,卡爾·文森號航母先后8次前往西太平洋參加軍事活動。 1999年7月,卡爾·文森號航母返回軍港進行為期11個月的大修。美國海軍花費2.3億美元對該航母進行裝備的更新換代。
命名依據
卡爾·文森號是美國一位很有名望的眾議員,在美國眾議院中工作了50多年,長年擔任眾議院海軍事務委員會主席,是最早洞悉核動力航空母艦對未來海權擴張的重要性進而積極推動發展核動力航母的重要議員。為了感恩文森眾議員對于美國海軍的貢獻,軍方特地將新建造的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使得他成為第一位非歷屆美國總統身份但卻能獲得如此殊榮的人。
相關數據
該艦在紐波紐斯船廠建造,1975年10月11日開工,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服役。 1990年開始在Bremetron進行了為期2-3年的改裝,計劃2005-2007在紐波紐斯船廠進行大修和補給燃料。
開始建造日期:1975年10月11日
下水日期:1980年3月15日
開始服役日期:1982年3月13日
載員:艦員3105名,航空人員2885名,海軍陸戰隊72名
排水量:標準78,434 長噸,滿載101,300 長噸
船體:長332.2米,寬40.8米
飛行甲板:長335.6米,寬77.1米
吃水深度:11.3米
最大航速:30節
造價(1980年):約39億美元
裝備
武器裝備
3座8聯裝“海麻雀”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4座“密集陣”近戰火炮武器系統,SPS-49對空搜索雷達
艦載飛機:F-14“雄貓”戰斗機,F/A-18“大黃蜂”戰斗/攻擊機,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E-2C“鷹眼”預警機,S-3“海盜”反潛飛機,飛機彈射器2臺
動力裝置
2座核反應堆,4臺蒸汽輪機20.9萬千瓦
服役情況
1982年3月13日卡爾·文森號正式服役并出海進行試航。
1983年3月1日抵達位于加州的阿拉米達海軍基地(Alameda Naval Base)。在其服役的生涯中,它得到了許多的綽號,例如“Chucky Vee”、“Battlestar”或“Gold Eagle”.
在1984年10月14日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執行任務前,卡爾·文森號參加了1984年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RIMPAC 84),并在之后的1985年1月至4月間連續在印度洋海域連續執行勤務達107日。同年,卡爾·文森號上的F-14/A型雄貓式戰機還參與了影片《-(zh-hant:捍衛戰士;zh-hans:壯志凌云;zh-hk:壯志凌云)-》(Top Gu')的拍攝。
在1986年5月和6月,卡爾·文森號參與了包括RIMPAC 86在內的多次軍事演習。同年8月12日它出海執行第二次海外任務,成為第一艘在白令海執行任務的美國航空母艦。
1987年1月,在印度洋和北阿拉伯海執行了多次任務后,卡卡爾·文森號接到返回母港阿拉米達的命令,在返航途中它又再一次穿越了白令海。
1988年卡爾·文森號第四次執行海外任務,目的地是波斯灣地區,在當地海域為懸掛美國旗幟的油輪護航,并在同年12月16日安全返回母港。
1989年9月18日卡爾·文森號出海參加1989年太平洋演習(PacEx 89),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承平時期里,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演習。在整個演習期間,卡爾·文森號游弋在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島之間,指揮一個由三艘航空母艦所組成的航空母艦戰斗群,以模擬應付發生在日本海和太平洋上的戰斗任務。
1990年2月日卡爾·文森號出海第五次執行任務,并于同年7月31日安全返回母港。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