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說課稿 > 小學數學說課稿 > 五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 正文
2016-12-08 10:20:16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 數學說課稿
1、 創設問題情境,(小船擺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好學。
2、 創設操作情景,(翻硬幣、翻紙杯、抽獎等)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能力。
3、 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
教學流程:
一、情境創設,找準切入點。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發現學習數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身邊的問題,所以在上《數的奇偶性》一課時,我設計學生能夠感覺到的情景,長江上小船擺渡的情景。
這樣創設情景,不僅展現了本節課知識,而且接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學生在這樣問題情境中興致盎然的主動投入到思考當中來。
二、找準了活動載體,揭示了知識特性,讓學生在“自主——實踐——合作”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不難看出, “活動化教學”是新課改的一個有效途徑,而“活動化教學”的關鍵又是要找準活動載體。所以,在設計中我讓學生分組嘗試模擬轉盤中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并且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就是在這多種感官的參與以及自主探究活動中,學生很自然地就發現了偶數和偶數相加的規律,自然也就理解透徹,印象深刻,記憶牢固了。
游戲是這樣的:
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A為起點,連續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就歸你,學生分組游戲。(獎品設在奇數格內)
學生在游戲幾次后就會發現這樣游戲是不能贏的,是個騙局,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就會很自然的在學生頭腦中產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了問題,再引導學生去研究這個問題,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生的數學思維習慣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高,學生感受到思考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信心就會增強。繼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加減法中數的奇偶性規律就迎刃而解了。
三、較好地實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過程性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過程性目標”是這樣描述的:“經歷: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體驗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經驗。探索: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征。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