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8 16:00:07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語文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萬事貴乎始”,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一堂好課應該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積極參與并有所得,是師生在配合默契的基礎上快樂學習的過程。剛上課,學生的心理準備與老師有一定的距離,而且參差不齊,因此,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必須在導入這個環節精心設計,巧妙奪人,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學生欲罷不能,不得不聽,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也就不難進入最佳境界。
明白了新課導入的重要性,我們該如何把握這一環節呢?我認為,導入應從引起學生注意,激活學習興趣這個角度入手。因為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能激發學生愉快而主動地學習。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F代教育學之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途徑”。因此,教師的新課導入應該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讓學生不知不覺中“神入”到整個教學中去,主動地學習。做到這一點,對整個課堂教學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這樣,我們就應該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并結合中學生的心理認知年齡特點,科學地設計新課導入。下面我就結合平時的教學,談幾種新課導入法及實踐體會。
一、故事導入法
喜歡聽故事是人的天性,男女老幼,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因此,在上課前給學生講一個或幾個小故事,一定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我們并不為講故事而講故事,目的是把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引到新課上來,所以,故事要精心選擇,首先要和本課內容有關,其次要有吸引力,再有就是新穎。
例如我在復習“語言運用得體”這一知識點時,先講了兩個小故事,一是秀才買柴的故事:從前有個秀才,有一次到集市上去買柴。他遠遠看見有一個賣柴的人站著,就大聲喊道:‘‘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著莫名其妙,但‘‘過來’’兩字還是聽懂了,又看到秀才招手,便挑著柴走過來。秀才問:“價格幾何?”賣柴的人糊涂了,但“價”字還是聽懂了,于是說了價錢。秀才嫌貴,便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賣柴的人聽了這句話,不知道秀才說的是什么,只好走了。第二個故事是某飯店,一老先生生日宴會,老友熱情地點歌祝賀。掌聲響過,歌聲驟起,“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頓時主人容顏大變!盡管及時制止了樂曲繼續演奏,但整個現場的氣氛已十分尷尬。故事講完以后我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學生紛紛回答“因為秀才講話沒有注意對象,而老先生的朋友點歌沒有注意場合”,由此,我順理成章地帶著學生進入本課教學,學生也表現出很強的求知欲。
二、情境導入法
現實生活是酸甜苦辣咸的綜合體,人的情感也是豐富而多樣的,語文課文重在引導學生進入某個作家的內心世界,一起了解感受許多美好的東西,從而上升我們的情感,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但每篇文章的情感并不總是符合學習時的心境,作為教師,就應創設一種特殊的情境氛圍,使之與課文情境合拍,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從而進入課文內容的賞析。
我上《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課時,設計了一個場景:在黑板前面豎放一塊長條形的小木板,用粉筆寫上“×××之墓”,另外準備了一束菊花。上課后,我請學生們先醞釀情緒,然后在我設置的場景中為自己逝去的親人、朋友或心中的偉人掃墓,向他們表達內心的哀思。剛開始,沒有學生敢上臺,因為那節是公開課,學生比較緊張,不敢輕易表現自己,后來有大膽的學生帶動以后,就陸續有學生上臺,帶著真正悲痛的心情說了很多心里話,有兩個學生還當場哭出了聲,一時全場氣氛凝重,在這種氣氛中,我請全班起立,帶著感情朗讀課文,一起祭奠偉大思想家馬克思,了解他的生平和對人類作出的偉大貢獻,課后師生反響不錯,說明這節課的情境設置是成功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