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 五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8 18:40:48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數學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2.實踐操作,促進學習興趣
如果僅僅是教師教,學生學,容易使學生厭學,教學效果會很差。有時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特點和長處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畫一畫,分一分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教學效果也好。如教學“動物樂園”時,可以設計一幅各種動物歡樂集會的投影畫面,畫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信息:6只小白兔,3匹小馬,6只小綿羊,5只小鳥,2只小猴。先讓學生觀察認識畫面內容,再引導小組合作,數一數各種動物的只數,并進行分類統計,讓學生在組內任意選兩種進行比較,初步感知比較動物多少的方法。接著給學生圖片,小棒等,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比一比,并聯系實際說一說。這樣的學習活動,能使靜態的知識過程化,數學學習活動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大,既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又逐步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使數學課堂走向生活化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解決書中問題時非常順利,可是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就難了。這就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把知識“純粹”化,而忽略了知識與生活的關系。這樣的教育是不算成功的。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它更離不開生活,只有讓數學學習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再加之與生活緊密聯系,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
1. 在生活實例中理解數學概念
當學生基本掌握概念的含義后,為了豐富知識的外延促進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一些具體的生活實例,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活動和手段,幫助學生構建正確,清晰的知識框架。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出示一大堆實物,讓學生找出那些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再想一想,在我們周圍或家里有哪些是長方體或正方體。這樣,通過多種實例,學生獲得的感性材料就充分,形成的表象也鮮明,對于概念本質屬性的理解和概括也更明朗。
2. 讓學生走向現實生活,做到學以至用
在教材中或課外練習上,往往存在一些人為編造的離學生生活現實較遠的教材,如印刷,機械廠等。如果長期這樣訓練,會使學生思維得不到很好發展,而新的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數學的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教師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進入實際生活,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至用。如,教學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測量學校籃球場或排球場等場地的面積;教完求平均數應用題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來了解某家,某廠或某單位日常生活的用水,用電的平均費用,算算班上每次考試的平均成績等等。
總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而應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教學目標必須潛在和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不能以活人圍著死的書本轉,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讓課堂“活”起來,就能讓學生和教師能找回那丟失已久的“自我”,構建起豐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生長的快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