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 五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8 18:43:54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數學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二、在“預設”中給生成留足空間
在教學中,預設是必要的,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但同時這種預設是有彈性的、有留白的預設。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的建構的過程,這些由學生的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決定的,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
例如:我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課前發現班中大部分同學在平時的購物中已經有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生活經驗,有一小部分同學已經初步知道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于是,我果斷地將原先教材安排的小步子教學進行了整合。采取了開放式的教學:在課開始時,我出示紙尺子讓學生觀察長度并用米做單位表示長度(兩位小數),而后撕掉一部分讓學生說說剩下多少米?學生自己解決了這道一般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小數減法題。我又讓學生把式子中的長度用厘米作單位來表示,從而比較整數加減法與小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系(相同計數單位對齊)。接著讓學生想在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中還會有什么特殊的情況,編成題自己解決。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生成出了所有的特殊情況(結果末尾有0的,需要借位的,整數減小數)。反饋時,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再通過老師的追問學生自主地歸納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相互啟發,互相指導,互相滲透。一節課就學會了原來需要3節課來解決的內容。
三、及時調整預設,為生成騰出空間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有時,由于教師沒有預見到學生的個別生成,所以一旦學生提出來之后,沒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預設,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當然,這有教師臨時應變上的能力不足,同時也是平時訓練中沒有重視學生的生成的體現,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有這種意識了,在課堂實踐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預設的現象也會合理的去處理了給學生騰出空間,為學生生成提供條件,鼓勵學生生成。
例如:教學“角的認識”時,我提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關于角你知道些什么?這下可好,學生說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于人民幣中的角,樣樣都有。這正是學生認識的生活中的角,教師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勵,巧妙引導。教師可以啟發,數學中的角與剛才說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請你畫出一個你認為的角。學生在畫角的過程中,充分顯露思維水平,互相啟發、交流、逐步完善。只要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夠的教學機智,給學生留有空間,就可能將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
總之,對課堂的預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還要盡可能使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使課堂教學沿著預設的軌道前進。但教學過程是隨機生成的,學生的學習情況經常與預設有些差距。此時,教師應運用教學機智改變原來的教學方案以適應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師生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