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9 16:17:12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語文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在這樣一個大語文的教育觀念指導下,作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業布置,如何體現最優化,真正成為檢驗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反饋學生思維發展現狀的重要手段呢?
一.考慮差異,體現層次性。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
響,存在著差異。傳統教學中那種“一刀切”的作業布置,統一的標準答案,共同的作業目標,往往只注重了對學生的共同要求,而抹殺了學生的差異性,抑制了他們的個性發展。“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可以進行分層作業。找準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三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適合他們知識水平的一組作業。A組為基礎題,重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適合基礎較差的學生。B組為提高題,重在知識的理解和簡單的應用,適合中等生。C組為發展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難度較大,一般適合學有余力的學生。
如:在學習了古詩《暮江吟》后,我設計了這幾個作業:A。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B。根據該詩描繪的景色,動手畫幅畫,并把這幅畫介紹給同學。C。結合自己對此詩的理解,加上想象,寫一段話。又如:學完了《軍神》一課,可布置以下作業:A。劉伯承生前有許多稱謂,你能說說每個稱謂的含義嗎?B。收集劉伯承的故事并說一說。C。你能將《軍神》改編成課本劇嗎?這三個層次的作業由易到難,既有基礎知識的鞏固,又有知識的創新和能力的訓練,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學生有了做好作業的興趣和信心,教學質量自然而然就高了。
由于接受能力的差異,學生掌握知識的快慢也就不同。因此,在作業數量上也應體現一定的自由度。如在抄寫生字詞語時,把選擇的自主權大膽地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去掌握。以往教師總存在不放心現象,認為只有反復抄寫,才能使學生牢記字形。殊不知,有些學生在課前對此生字、詞已有一定的記憶,再讓他們機械地練習,勢必引起反感。抄寫的目的就是識記。我在教學中,采取了聽寫成績優的可減半抄寫,甚至可以不抄,這樣效果較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無形中被激發出來了,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提高了做作業的興趣和效率。
二.發揮自主,培養創造性。
傳統教學機械性的勞動多,既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難以提高聽、說、讀、寫技能。《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教師何不布置靈活多樣的作業,讓學生自主地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學習優勢,選擇合適的作業,以求最大限度地促使語文能力得到有效發展呢?
如:在學習《荷花》之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菜單: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一至兩項作業認真完成。1。利用雙休日到公園、旅游景點去尋找荷花的身影,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把它拍下來。2。通過看書、上互聯網等方式查找有關荷花的各種介紹。3。搜集古今中外人士贊美荷花的詩詞、文章。4。編一張有關荷花的小報。5、排一段有關荷花的舞蹈,編一首描寫荷花的歌曲。6。畫出你心中的荷花。這一組作業設計包含了“畫、寫、查、唱、舞”等多種形式,既有用腦思考的,也有對大自然觀察的回憶與記錄,既有動口說的,也有動手操作的,既有語文活動的,又將語文學習與美術、音樂等交融一體,為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鍛煉的機會。這些作業既可以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與伙伴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合作完成。學生興趣高漲,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也為下面的課文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